•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数据告诉你 合肥造多强
  • 数据告诉你 合肥造多强

    时间:2018-05-25 16:53:05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从家电、到汽车;从笔记本电脑,到平板显示;从洗发水,到保温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种种,都已可以用“合肥造”。

    不仅仅是种类齐全,家电、装备制造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成为合肥四个产值超千亿产业。新能源产业呈现集聚效应,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初步确立了全国领先优势。在先进制造业中,合肥是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电城,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突破6000万台套,居全国首位。

    “第一名”可不仅仅是家电行业的专利,合肥的语音产业获批首个“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列入省部共同打造的千亿产业。光伏产业获批“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城市”,正在着力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新能源汽车产业获批国家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推广应用规模位列全国第一。

    合肥还是重要的装备制造城,是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位居全国前列。合肥是汽车城,是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

    光用“厉害”可能不足以为合肥制造业添加注脚。

    那我们不妨将合肥制造业拆解开来,用其中11个亮点产业的成就,来看看“合肥造”到底有多强?

    @家用电器

    四大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

    家电产业是合肥首个迈入千亿产值的产业。合肥既是全国最大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也是国内家电品牌最为集中的地区,现已拥有4个国际品牌和12个国家级名牌。家电产品占据国内近20%的市场份额,近日又成功获批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现已形成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企业集群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日趋完善,核心配套率达75%,形成了“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制造基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2017年“四大件”总产量首次突破7000万台,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

    @装备制造

    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

    装备制造业是合肥市第二个突破千亿的产业,近年来合肥装备制造业取得显著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兴产业装备异军突起,工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的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国内前列,拥有安徽叉车、日立建机、应流集团、合肥锻压、天威合变等优势企业集团,以及东华工程、水泥研究院等成套装备研发和生产企业。2017年,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回暖向好的带动下,合肥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达15.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具有中国最全的商用车产品型谱

    拥有11家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以及25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现已形成以轻型、中型和重型载货车、客车、商务车、微型车、轿车为主导产品的系列化发展格局,具有中国最全商用车产品型谱,拥有30多个系列400余种车型,年产能达到120万辆。2016年成为合肥市第四个“千亿产业”。2017年,合肥汽车产业实现产量53.8万辆。

    @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

    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已聚集了科大讯飞、赛为智能、协创物联网等一批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覆盖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基础平台、物联网、智能客服、穿戴式设备等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智能语音产业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布局的11个领域之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列入工信部首批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之一。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平台日服务量达40亿人次,用户达9.1亿户,与全国超2万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以“讯飞超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已领先全球,成功占领中文语音市场70%的份额。2017年,全市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4%。

    @集成电路

    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

    合肥市坚持将集成电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全国率先出台专项产业政策,组建总规模2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并购基金,营造良好环境,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爆发增长,已被列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布局城市,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城市,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规模居全国第6位。目前,合肥已集聚各类集成电路企业120余家,拥有晶合晶圆、联发科技、兆易科技等业内知名企业。特别是晶合项目的成功量产,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实现了“中国芯合肥造”。预计2017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超230亿元。

    @新型平板显示

    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

    全产业链布局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瞄准全球显示产业及技术发展动向,与京东方合作,先后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8.5代线和全球首条10.5代线,汇聚了彩虹、乐凯、康宁、三利谱等上下游企业100多家,累计投资1500亿元,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2017年,新型显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0.8%。

    @光伏产业

    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近年来,合肥市依托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创新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2017年,电池片、组件、逆变器主要产品出货量达21GW,产业规模占全国10%以上。5户企业列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名单,10户企业产品获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认证,15户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形成了光伏玻璃基板-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光伏系统集成的垂直产业链。在全国首创光伏扶贫“合肥模式”,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已并网的村级和农户光伏扶贫电站5863个,“三无”特困户光伏应用实现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达1.3万多个、装机规模突破1.7G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全年光伏发电11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3.8%,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2万吨。

    @新能源汽车

    推广量居全国前列

    全市共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70余家,拥有江淮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6家,电池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5家,组建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备联盟。2009年以来,合肥市先后入选国家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5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被列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第29届加拿大世界电动车大会期间,合肥作为中国唯一城市荣获“世界最具影响力电动汽车城市”称号。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近8万辆,约占全国推广总量5%。2017年,实现增加值超50亿元。

    @生物产业及医疗装备产业

    疫苗、试剂、抗体药、多肽药领域都有基础

    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同路生物、安科生物、天麦生物、北大未名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疫苗、试剂、抗体药、多肽药等生物技术药领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医疗装备领域,拥有美亚光电、美时医疗、尼普洛等龙头企业,并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了离子医学中心,组建了中俄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研发中心。扎实开展国家卫计委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及互联互通工作试点工作。

    @新材料

    细分领域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目前已初步形成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纳米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基础,并在工程塑料、新型显示、新能源、金属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新型墙体等材料领域有一定优势。铁基超导、尺寸可控尼龙微球、呋喃聚酯、石墨烯合成、纳米吸附材料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量子通信

    技术产业化走在世界最前沿

    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研制出多光子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能力;首次实现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的量子计算芯片,向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能力、达到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量子称霸”的里程碑迈出重要一步。

    (晨报记者于巧妮晨报制图朱佩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