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在泗县召开
  • 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在泗县召开

    时间:2018-04-16 15:38:5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彭旖旎) 全省小麦主产区赤霉病防控硬仗即将打响,4月15日,在赤霉病防控关键节点,省农委在泗县召开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会,提出全省要全面实施二次预防,把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

    今年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赤霉病田间菌源量大,气象预报4月份天气有利于发病,小麦赤霉病将偏重至大发生,全省普遍需要开展二次预防。加上今年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病菌侵染期长,有效预防时期也随着拉长,防控形势尤为严峻。此外,小麦穗期蚜虫在主产区也是偏重发生的趋势。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今年小麦苗情总体不如上年,如果小麦病虫害再抓不住,势必对夏粮生产构成影响。”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向记者介绍,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和生态环境,事关农业提质增效。

    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

    “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艰巨,预计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200万亩次。”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介绍,去年播种期间遇雨导致播期推迟,小麦生育进程推迟,长势不均衡,花期不一致,给小麦赤霉病防控增加了难度。此外,受粮食价格低迷(小麦最低收购价下降)和农药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措施落地的难度。

    为了应对赤霉病防控的严峻形势,省农委要求,大力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购置植保机械补贴和植保作业补贴力度,调动植保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利用统防统治组织开展专业化防治、政府专业队开展应急防治、种田大户开展承包防治、农药连锁店开展服务防治、户帮户开展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既解决好外出务工户、无劳力户赤霉病防治问题,提高防治覆盖率,同时也解决赤霉病一家一户分散防控作业效率低、防治效果差问题,提高防治水平。

    为了保护小麦生产与食品安全,通过科学防控把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是我省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目标底线。“病粒率过高不仅会增加小麦不完善粒比率,影响粮食部门对小麦的收购。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朱永东表示,我省将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各类绿色增效示范区的带动功能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示范效应,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带动散户开展防治,提高赤霉病防控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工作,增加调查频次,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控打牢基础。

    据介绍,省农委已于4中旬组成小麦病虫害防控督导组,对各地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小麦主产区各级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将深入田间地头,分片包干,与种粮大户对接,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此外,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公开通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和经营者,依法查处制售假劣农药行为,严防误导农民乱用药,坚决防止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赤霉病预防“小贴士”

    赤霉病预防“窗口期”短,技术含量高,农民朋友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呢?省农委给出了预防“小贴士”。

    一要适期用药。今年,全省要全面实施二次预防,即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对种植大户或扬花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实施第三次防治。

    二要合理选药,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由于我省多菌灵抗药性较高,慎用多菌灵单剂。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三要科学施药。省农委建议,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四是一喷多防。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根据病虫预报,兼顾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穗期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及早衰、干热风的防控。药、肥、生理调节剂混用、各计各量,一喷多防,保粒增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