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记者调查】“份子钱”怎样不成“人情债”
  • 【记者调查】“份子钱”怎样不成“人情债”

    时间:2018-03-13 15:46:59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摆完“升学酒”摆“生日酒”,摆完了“抓周酒”又摆“乔迁酒”……我省农村一些地方,除红白之事外,办酒的由头越来越多,礼金也在不断攀升。如何移风易俗,改变人情随礼不断“加码”的现状?记者展开调查――

    ● “去年光随礼都快上万了,这‘人情债’实在吃不消! ”

    ――利辛县马店孜镇孙刘村村民 刘玉谨

    ● “过去都是婚丧嫁娶的大事才办酒席,现在小孩过个生日也兴办酒请客。 ”

    ――阜阳市插花镇毛桥村党总支书记 温良海

    办酒席名目繁多“份子钱”水涨船高

    “前几天,表叔家小孩结婚随了600块,外甥家孩子满月又送过去500块。 ”春节刚过,利辛县马店孜镇孙刘村村民刘玉谨接连吃了几场喜酒,也随出去不少“份子钱”。

    刘玉谨说,以前人情随礼一般在200元以下,红白事随礼少的只有几十块钱。这几年,礼金数额持续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钱,至亲好友礼重的都超过1000元了。这对家境并不宽裕的刘玉谨来说,已经成了负担,“去年光随礼都快上万了,这‘人情债’实在吃不消! ”他感叹道。

    阜阳市插花镇毛桥村党总支书记温良海向记者介绍,当地一个普通农户人情“朋友圈”约150户,每户平均几年就办一次酒席,按这个节奏,平均每户每年至少随十几次礼金,人情开支1万到2万元。粗略估算,农民家庭收入约三成用于人情消费,有的家庭甚至占到一半以上;有些低保户、贫困户一年人情开支都达5000元,不少贫困家庭人情支出已超过贫困线标准人均年收入。

    以毛桥村为例,办一桌酒席加上烟酒,共需600多元;一般有100户左右“随份子”,收礼金约5万元,酒席成本大概3万元。可大家都清楚,这“赚来”的钱是要“还”的,办酒席最终还是亏,但不办亏更多。最终陷入怪圈:一方面,送礼赴宴者叫苦不迭;另一方面,许多人又想借各种事由大办宴席,收回礼金。

    “过去都是婚丧嫁娶的大事才办酒席,现在小孩过个生日也兴办酒请客。被请的一般要随礼,即使人不到,礼基本都到。”温良海坦陈,如今农村随礼名目繁多,参军、升学、搬家、开业、出院……碰到一些“好日子”喜事扎堆,好多人家一家几口要分别去几处随礼。一般情况下,还人情的时候还要“加码”,以显得“厚道”。只要沾亲带故,这次收500元,下次要还600元,再下次就是800元,像滚雪球一样玩起“人情+”。互相攀比带来“份子钱”水涨船高,也造成人情债越背越重。

    长期关注乡村文明建设的省政协委员曹帮萍表示,农村承载着乡土传统,办酒席是维系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往来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互助性质。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人情消费有畸形化趋势,人情支出名目越来越多,给群众带来新的经济压力。对一部分群体来说,过度随礼甚至成为致贫因素。

    ● “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违心去跟风,形成盲目攀比炫富的风气。 ”

    ――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某村干部

    ● “在城乡社会变迁、人员流动性增强大背景下,曾经作为仪式性的礼金逐渐成为人们攀比、炫富的重要方式,人际情感交流反而变得淡漠起来。 ”

    ――省政协委员 曹帮萍

    怕丢“面子”苦了“里子” “人情礼”愈演愈烈

    “如果不随礼,会让大家看不起。”记者走访多个皖北农村发现,因为“面子”,哪怕是不堪其苦,大多身处其中的村民也难以对抗这种风气。群众普遍反映,亲戚朋友多,送了这家就得送那家,这家多了那家就少不得,否则不仅会被“背后说闲话”,还可能得罪邻里亲戚,最终在十里八乡变得孤立起来。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村民陆大爷直言不讳,生活在农村,大家把脸面看得比啥都重要,摆酒请到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有面子。春节期间,陆大爷儿子结婚,他把能请的亲戚朋友都请来了,甚至平日见面只是点个头的村民都送去喜信。当天,陆大爷家摆了25桌宴席,客人都称赞他们家“会做人,够气派”。

    “礼金都这么高了,俺们这酒席档次自然也不能低。 ”陆大爷无奈地表示,现在农村宴席一桌常常要上20多道菜,虽然吃不完,但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去浪费。事后,他和家人一合计:不仅没挣多少钱,还欠上村里大家伙的“人情债”,实在不合算!

    陆暗楼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礼金多少成为衡量人情冷暖、感情厚薄的重要标准。加上一些外出致富的村民返乡,不断提高礼金,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违心去跟风,形成盲目攀比炫富的风气。 “礼越来越重,情却越来越淡薄! ”这位村干部感慨。

    “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乡土社会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愈演愈烈的“人情礼”,发人深省。曹帮萍认为,在城乡社会变迁、人员流动性增强大背景下,曾经作为仪式性的礼金逐渐成为人们攀比、炫富的重要方式,人际情感交流反而变得淡漠起来。曹帮萍建议,在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扬弃的态度将时代特征与传统礼俗有机结合,让“人情”回归礼尚往来的本义,让人际关系更加自如纯真、朴素纯洁。

    ● “村里办酒席,都由红白理事会负责操持。 ”

    ――怀宁县雷埠乡曙光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 韩小平

    ● “农村党员干部随礼不得高于100元,贫困户不得超过20元。党员干部带头捅破‘窗户纸’,老百姓都支持。 ”

    ――涡阳县城东街道黄庄村老党员 张玉民

    共治共享清爽乡风“人情”回归礼尚往来

    不久前,怀宁县雷埠乡曙光村的两元钱随礼“村规民约”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在该村,无论红白事,村民一直坚持简办。乡里乡亲要随礼,只随两元钱,这一“村规民约”已经坚持了55年。

    “村里办酒席,都由红白理事会负责操持。 ”曙光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韩小平表示,凡有红白事,家家户户都会有个代表前来参加宴席和帮忙买菜、烧饭,同时给个两块钱的随礼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两元随礼钱在外界看来难免“小气”,但村民谁也没想过要把两元随礼这个“价码”涨起来。

    “半个多世纪以前,两块钱其实不算少。可大伙一想随礼都是有来有往,所以两块钱礼金就一直坚持到现在。”曙光村村委会主任韩天辉说,当地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将杜绝大操大办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加强监督,在全村形成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清爽乡风,除了村民自治,党员干部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1月,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反对喜事大操大办,提倡小办或不办;满月、周岁、乔迁、开业、店庆、祝寿、升学、参军等喜庆事宜,倡导以一束鲜花、一句问候、一条信息等方式表达贺意。党员干部带头不收贺礼、简办或不办酒席,不得接受下属、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与本人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赠送的礼金、礼品、消费卡等财物。

    “农村党员干部随礼不得高于100元,贫困户不得超过20元。 ”涡阳县城东街道黄庄村78岁的老党员张玉民说,党员干部带头捅破“窗户纸”,道出了群众的苦衷,老百姓都支持。

    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正面引导树立新风正气,以专项整治狠刹歪风邪气,以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记者 柳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