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让幼儿园更优质 让本土高校更多样
  • 让幼儿园更优质 让本土高校更多样

    时间:2018-01-23 16:36:33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增加幼师数量、提升办园质量、让本土高校多样化发展……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们围绕教育热点话题提出不少好建议。

      高考改革打造教育强省必须在政策上寻求突破

    昨日,列席会议的合肥一中校长陈栋建议,安徽要打造教育强省必须在政策上寻求突破,比如在人才引进政策上、高考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上都该有一些改变。

    陈栋分析,随着高考改革的到来,我省高考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上肯定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来。比如,去年该校就向清华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输送了十余位足球特长生,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了“出口”的问题。“实际上,要发展校园足球就是要解决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的问题,我建议省属高校能拿出一些指标来招收这类学生,一定能鼓励更多学生去发展这项兴趣爱好。”

    大学“双一流”背景下,省域高校应分类发展

    在昨天的分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委员李汪根就关注到我省高校的结构优化问题。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目前,我省拥有普通高校119所,其中本科学校45所,专科学校74所,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6%,在加快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11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各1个)。

    李汪根建议,在“双一流”背景下,省域高校分类发展是高校主动适应人才分类需求的有力体现。“我省除了进入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之外,绝大部分高校都应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校。要实现高校分类,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转型发展。”

    幼师紧缺增加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数量

    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孙永红关注到幼师紧缺的问题。以合肥市为例,孙永红做了一番调查,2010年底,合肥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近年来,通过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努力,合肥在学前教育上“狠下功夫”。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合肥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930所,在园幼儿24.8万人。全市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率100%,普惠性幼儿园710所,占幼儿园总数76.3%。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1.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2%(含外来人口),较201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她建议,在幼师培养上,一方面要从省级层面明确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与小学教师编制独立,各地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数进行核定,招考公办幼儿园教师无需相应减少小学教师的招考人数;另外,增加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数量,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教师不足的问题。

    孙永红同时建议,鼓励民办园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保证办园条件和质量。在督促民办园整顿提高,促其达到办园标准的同时,应当为民办园留下一定市场空间。

    学前教育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段丽琼关注到“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人数、专任教师人数,分别比2010年增加3877所、91.8万人、4615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4.3%,较2010年增加35.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6.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0%的目标,“入园难”、“入园贵”现象进一步得到缓解。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城市化进程快等因素,我省学前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不足。”段丽琼建议,我省须整合各方资源,在逐步提高公办园比例的同时,更要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零租金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建议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制定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分担机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障我省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段丽琼表示。

    (记者余佼佼刘梅梅李文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