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民生改善的安徽温度:"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骨干教师
  • 民生改善的安徽温度:"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骨干教师

    时间:2018-01-02 21:46:3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2017年高考,合肥一中13岁的盛一博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了当年高考最火爆的新闻之一。这位00后“学霸”,不仅提前学完了大学物理的很多课程,还拥有小提琴十级证书,是合肥一中管弦乐社团的成员。“长期以来,合肥一中始终秉承‘健康胜于一切,美育成就未来’的教育理念,强调‘小学科、大文章’,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蕴。”合肥一中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韦永珍说。

      换上戏服感受戏曲魅力

    韦永珍老师是我省屈指可数的音乐特级教师、合肥市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由韦老师名师工作室“出品”的特色活动,成了合肥一中学子们的“保留节目”,比如“音乐减压”。

    很多合肥一中的毕业生临近高考的时候,有幸参与到这个难忘的活动中来――戴着黑色的眼罩,端坐在体育馆内,音乐响起,韦老师熟悉的声音就在耳畔:“别害怕,大胆把无处安放的焦虑托付给音乐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可以微笑,可以号啕大哭,也可以放声大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分释放自己临近高考的焦虑情绪。“我们通过音乐对学生在考场上的可能的心理变化进行暗示,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自我调整的方法,效果十分明显。”韦永珍老师说。

    韦老师名师工作室的特色活动,不仅仅服务学生们。就在2017年11月的一个晚上,在合肥一中高一年级部副主任尤光雷的率领下,全体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例会后,集体移步音乐教室,参加了黄梅戏体验活动。

    韦老师首先给大家科普了黄梅戏知识,播放了合肥一中毓秀黄梅戏社团学生参加合肥市第二届“玉兰杯”戏曲大赛的现场视频。之后,在学生们的帮助下,班主任老师们换上戏服,扮上《女驸马》的扮相,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演员们还客串了一次“老师”,为班主任老师们演示了一些戏曲的“手眼身法步”,老师们则积极参与其中,跟着认真学习。

    戏曲进校园传承中华文化

    “育人以戏千帆过,教孺以曲万木春。”此前,韦永珍老师参加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子课题《黄梅戏校园传承》已结题,合肥一中也成为了“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实验学校”。如今,韦永珍带着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继续黄梅戏校园传承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老师们合力编写了安庆市中小学地方教材(试用版)《戏曲知识》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版。“参与编写的老师,不仅有我们合肥一中的,还有来自高新区、庐阳区等多所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我们这个名师工作室大家庭的。”韦老师说。“编写教材和平时的上课不同,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音乐戏曲内功也得到了提升!”老师们说。不久前,韦永珍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还来到巢湖的学校,给那里的老师送去关于戏曲教学设计的微讲座。

    目前,合肥市已经有几十个名师工作室,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段和绝大多数学科,这些名师工作室一般有近10位成员,每个成员又影响带动几十名教师,构建了以首席名师为核心的“一线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也掀起了“大美名师,风采庐州”的教学教研新高潮。

    记者手记

    破解“择校难题”的关键,就是增加学校优秀教师的绝对数量。都说“名师出高徒”,这里的“高徒”,不仅仅是学生,名师工作室中的青年教师,同样能在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下,快速、健康地成长。 2014年以来,合肥市选择了一批又一批有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名师,设立以名教师姓名命名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室,目的就是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名师引领、团队合作,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有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以名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的教师研究群体。

    (通讯员 聂耀宗 记者 胡霈霖)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