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第四届徽商金融高峰论坛举行 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发布
  • 第四届徽商金融高峰论坛举行 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发布

    时间:2017-12-21 16:12:35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1家互联网金融机构、498.86亿元累计成交量、网贷行业“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监管体系正式形成……12月20日,第四届互联时代徽商金融高峰论坛于在合肥举行,《2017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期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安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55家,累计交易额492.79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9.57%和85.61%;众筹平台数量几乎“腰斩”,仅剩下9家;安徽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持有牌照的业务类型均为“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亏损状态普遍存在。

    现场,十家安徽本土互联网金融代表机构负责人发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诚信宣言”,四家P2P代表平台分享合规建设思路,六位安徽金融界大咖在“安徽互金、合规腾飞”主题论坛中纵论互金皖军发展新思路。包括41家安徽本土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相关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在内余18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合规建设道路上互金皖军的崛起之路,高峰论坛“干货”满满。

    互联时代徽商金融高峰论坛由徽商传媒、徽商全球理事会主办,迄今业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内引起热烈反响。

    累计成交量直逼500亿元

    2017年是安徽互联网金融平静而不平凡的求索之年。在银行存管、信息披露、超限业务退出、点对点资金匹配等政策要求下,安徽网贷平台合规提速、数量稳定、质量提升;监管缺失、数量骤降的安徽众筹领域与全国同步坠入“寒冬”;安徽本土7家预付卡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预付卡式微的行业大环境下大多陷入亏损状态。

    基于此,徽商传媒联合专业第三方大数据机构对安徽本土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和数据总结,并汇集成册,发布《2017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安徽本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P2P网贷平台、众筹、第三方支付三大领域,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分别为55家、9家、7家,累计成交量达495.86亿元,直逼500亿元大关。

    其中,P2P网贷平台数量同比去年上涨了19.57%,492.79亿元成交总额同比去年增加了85.61%。众筹方面,安徽全省正在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几乎遭遇“腰斩”,仅剩下9家,同比去年减少47.06%。第三方支付领域,安徽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持有牌照的业务类型均为“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业务模式单一,亏损状态普遍存在。

    80后成为网贷投资主力军

    打新、转化、客单率,这些互联网营销的基本规律同样被网贷平台奉为圭臬。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55家安徽正常运营网贷平台的注册出借人总数达到了404万人,同比去年增长了60.32%。

    以2017年7月为例,德众金融、奇乐融、国元网金、梦想盈行等15家安徽正常运营网贷平台的当月抽样调查显示,18至49岁的青少年是安徽网贷平台出借人的主力军。其中,30至39岁的出借人占比最高,达到了36.82%;紧随其后的40至49岁的出借人,占比达到了22.9%;18至29岁年龄段的出借用户数量占比达到21.6%。

    合规建设仍将是重中之重

    对2018年安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报告》也作出几大预测。

    未来,合规建设将继续成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首批网贷平台备案名单有望出炉。另一方面,马太效应加剧,正常运营网贷平台总量下降的同时,网贷平台“牌照”含金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逾期平台数量和平台逾期项目、金额或将双双增多,出借人逾期出借资金的维权机制和体系空白凸显。(记者 宋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