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心系姐妹,创办车间助扶贫
  • 心系姐妹,创办车间助扶贫

    时间:2017-12-18 16:40:18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在凤阳县总铺镇总铺社区居民刘以霞开办的“扶贫车间”,一批贫困居民在这里实现了脱贫,有的还走上了致富之路。

    1990年,刘以霞从服装职业学校毕业后,在总铺街上开了一家缝纫店,依靠勤劳和贴心服务,生意一直很好。 1993年底,她看到当地许多女青年没有技术,只能在家务农,就萌生了传授缝纫技术的想法。说干就干,不久“刘霞服装培训班”开班。此后多年,她为总铺及周边乡镇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学员。

    刘以霞在办班培训中对家庭贫困的学员免收学费,甚至管吃管住。总铺镇孙岗村的毛久朋,父亲早逝,家庭困难,想学缝纫技术。刘以霞主动上门邀请,免费培训。毛久朋学成后即到苏州一家服装厂务工,毛久朋现在做了车间主任,月工资涨到8000多元。像毛久朋这样经刘以霞培训的免费学员有很多。

    2007年7月,刘以霞在江浙一家服装厂里拿到了一批订单,借此机会,她成立了“总铺镇刘霞服装厂”。这些年来,当地很多留守妇女在这个服装厂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总铺二队的村民刘德萍,老公身体不好,孩子在校读书,经过刘以霞的缝纫技术免费培训,现在已成为服装厂的技术工人,月薪拿到2000多元,厂里每年还给她家发救济金。

    2016年,刘以霞的服装厂加入了精准扶贫的行列。她先后为总铺镇贫困户近300人免费培训缝纫技术。今年6月受凤阳县扶贫办委托,创办了“扶贫车间”,吸纳了总铺镇33名贫困户进厂就业。为了照顾这些贫困户,她舍弃合作多年的服装外贸老客户,重新做起技术含量低、用工量较大的蚊帐加工业务。

    “我们两口子在家门口上班,不但每月挣3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孩子,又不耽误农活。 ”在“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户关正云高兴地说。关正云是总铺镇清塘村村民,这些年给身患脑瘫的小女儿看病,欠下十几万元的外债。得知情况后,刘以霞把关正云和丈夫招到了“扶贫车间”,除了免费培训缝纫技术外,还让他们在厂里就业。

    据总铺镇扶贫办李守明介绍,目前,在刘以霞“扶贫车间”就业的33户扶贫户中,18户已达到脱贫标准,进入预脱贫名单。

    “看到这些困难姐妹领工资时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创办‘扶贫车间’这事做得很值! ”刘以霞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