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人为二次障碍”成出行“拦路虎”
  • “人为二次障碍”成出行“拦路虎”

    时间:2017-12-07 16:26:42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在临泉东路上,一辆轿车停在盲道上。

    一家菜市场入口被S形护栏围起来,残障人士想要通过非常困难。

    中安在线讯据江淮晨报报道,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日前走访了电影院、地铁站、商场入口等公共场所发现,无障碍设施缺乏、老化、被占用,或形同虚设的问题,依然是残疾人出行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不少残疾人表示,他们希望走出家门,融入到社会中来,但是现实条件让他们被动变“宅”。专家认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优劣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无障碍设施不应成为“障碍”。

    关注无障碍设施数量少、被占用多

    日前,江淮晨报记者探访发现,合肥市区无障碍设施数量少、维护不及时、设施被占用等问题成为残疾人变“宅”的原因。

    一位有视力障碍的受访者就表示,现在,盲道都被自行车、电动车占用了,甚至成了小汽车的停车场,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平时都不敢出门。

    今年58岁的张大爷腿脚不方便,平时出行基本靠轮椅。他告诉记者,许多商场、门店等公共场所,都忽略了无障碍设施的细节设置,有的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有的则是坡度太陡,高龄老人和残障人士无法通过自己操作轮椅来上坡,甚至一不留神还会连人带轮椅一起滑下去。

    合肥地铁1号线已开通运行,那么无障碍设施是否齐全?日前,记者来到合肥地铁1号线“长淮”站外发现,要进入地下乘车,可以通过站外的C1―C2出口附近的无障碍电梯直达至售票厅,买过票之后可以换乘一台无障碍电梯直达至站台。不过,1号线的“大东门”站点未设置直达地面的无障碍电梯。据轨道公司介绍,因“大东门”站是1号线与2号线的交汇处,直达地面的无障碍电梯设置在2号线内。目前在试乘期间,2号线的无障碍设施暂不开通,等到正式运营后,将全部调试完毕后对外使用。

    探访“人为二次障碍”现象严重

    为了防止车辆进入,一些单位会在景区、菜市场、人行道出入口处设置S形护栏,这给部分人群出行带来了不便。

    日前,记者在凤阳路菜市场门口看到,10分钟内,2名推着婴儿车的“宝妈”进入菜场遇到了麻烦。入口呈现“S”形状,只有不到50厘米宽,一名宝妈不得不请求周边店铺的老板看守婴儿车,自行抱着宝宝进入菜场买菜。该入口对于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基本是“难以找到入口”。

    在瑶海区铜陵路上的一家饭店入口处,一处“S”形护栏正好覆盖住地面的盲道。在庐阳区北一环路面上,部分盲道被后期设置的非机动车停靠点布桩阻拦。据悉,这些围栏和布桩是小区物业设置,是限制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以及规范上班族停车地点。记者走访发现,合肥市区不少街道、马路边都被电动车位塞满,甚至连盲道都被占据。

    合肥市无障碍环境市建设工作研讨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大中型商业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较为到位,但遗憾的是,“人为二次障碍”严重,盲道占用、无障碍通道被堵,成为残障人士的心病。

    心声残疾人有出行需求,不愿被动变“宅”

    家住定远路汪塘小区的王林(化名)多年前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不幸下肢残疾。他告诉记者,如果外面条件允许,他非常想出去走走散散心,接触外面的社会,而不是整天呆在家里等待家人的一日三餐。“但是现在没办法,我变得很宅,不是不想出门,而是出门处处不方便。”

    同样,家住滨湖世纪城的盲人李通(化名)告诉记者,虽然滨湖的硬件设施不错,出行基本上也比较顺畅,但是“只能在家门口走走,想要到主城区来转一转,看看以前的老朋友,就比较困难了”。他说,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地铁,总是感觉不方便。“要么找不到地方,要么就是到了主城区,也没法进入商场逛逛。”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6位各类残疾人士,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出行需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变得“很宅”。正如王林所说,他希望无障碍设施能更完善,让残疾人出行更加顺便,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获得感。

    说法建设无障碍设施不只方便残障人士

    合肥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合肥市残疾人总数37万余人,持证残疾人15万余人。根据初步数据统计,大部分残疾人对于“走出去”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囿于各种因素,他们不得不变得“宅”起来。

    “无障碍环境建设,其实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工作人员介绍,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并不只有残障人士,对于身体不便的老人、怀孕的准妈妈以及意外受伤的伤者,无障碍的环境同样十分重要。

    不过,与数年前相比,社会各界对环境无障碍的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公共道路上的盲道、公交站台的语音提示、电梯里的按钮高度、公厕里的专用位置等,都反映出社会在进步。“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建设依然难以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有些无障碍设施在细节上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

    建议全社会应当共同维护无障碍环境

    安徽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专家王云飞表示,现阶段的残疾人呈现“个体意识弱”、“独立性弱”两个特性,再加上社会上无障碍设施的利用率低,导致残疾人走到公共空间的可能性愈发降低。因此,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此外,王云飞认为,加强全社会的共同维护无障碍意识是当务之急,亟须营造全社会关注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加快对老旧设施的改造步伐,加强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建筑物等与残疾人、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王云飞建议,城市建设发展要结合旧城改造计划,在扩建、改建道路和建筑物时,同步进行无障碍改造,并保证使用功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全面提升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水平;加大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力度,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全面依法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记者王刚/文庄道龙/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