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灾窝窝”里补短板
  • “灾窝窝”里补短板

    时间:2017-11-23 15:51:45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夏海军  编辑:陆璐

    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促进行蓄洪区与其他地区同步脱贫――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一步到位”

    “每到夏天都担惊受怕,没想到一大把岁数时还能搬到岗上住进楼房。”说这话的是望江县凉泉乡团山村87岁老人徐印德。徐老是低保户,身体也不好。 2016年,当地受灾被水淹。当年11月,记者来到团山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时,工人们冒着细雨拉砖砌墙,抢筑安居房。如今,一栋栋农家小楼都盖好了,一批贫困户在这里迎来了新的生活。

    行蓄洪区因地理环境、功能所限,我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江洪表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鼓励人口外迁。对行蓄洪区内的居民实行渐进式搬迁,逐步将居住在行蓄洪区内设计洪水位以下以及行蓄洪区庄台上超过安置容量的人口搬迁至安全地区,确保区内居住人口逐年减少。

    行蓄洪区迁建安置实施高标准,力争“一步到位”。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安置区建设与农村道路畅通、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进行统筹整合,统一规划和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公共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符合条件的安置区优先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

    我省行蓄洪区贫困程度整体较深,属典型的较深度贫困地区。今年以来,我省把行蓄洪区脱贫攻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易地扶贫实现了“人挪活”的阶段性目标,全省搬迁3.5万人左右,在全部472个安置点中,行蓄洪区今年占一半左右。为提高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中央投资省级配套补助标准,由每户1.32万元提高到每户2.32万元。阜南县公桥乡安置点的搬迁户乔玉秀说:“家里几乎没有掏钱,4口人住上100平方米的房子。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薄弱是行蓄洪区一个普遍存在的短板。实现如期脱贫,这个短板必须尽快补上。

    《意见》指出,合理规划行蓄洪区道路建设,整合资金,将撤退道路与农村公路统筹实施。优先安排行蓄洪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行蓄洪区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

    庄台是淮河流域独有的一种类似“人工岛”的防洪工程。沿淮群众为了避免被肆虐的洪水淹没家园,靠着肩挑手提,靠着车拉筐运,筑起一个个高高的土台。土台上面建房居住,形成了庄台。颍上县半岗镇孔台村,就是庄台村。从小住在村里的张士全说:“以前电力夏天带不动电风扇,冬天带不动电饭煲,现在什么电器都能用。 ”

    按照《意见》规定,我省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保庄圩配套基础设施,加强行蓄洪区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改善行蓄洪区群众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望江县华阳河分蓄洪区是长江干流最下游的一个行蓄洪区,涉及华阳、杨湾、长岭和凉泉4个乡镇26个行政村,贫困人口7587户25243人。这两年以来,望江县以强化设施建设为前提补齐地区发展短板,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基础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目前,已经脱贫人口4040户14646人。

    我省还将改善行蓄洪区教育、医疗条件。 《意见》明确,增加教育项目建设投入,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优先安排行蓄洪区安全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项目,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把产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促进行蓄洪区整体脱贫

    “灾窝窝”如何变成“富窝窝”?行蓄洪区只有找准防洪保安与脱贫发展的结合点,把产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变劣势为优势、变对抗为适应,才能走出一条行蓄洪区整体脱贫的路子。

    《意见》明确,鼓励行蓄洪区发展特色种植业,扩大耐水杞柳、稻渔综合种养、瓜菜种植等适应性农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业,支持发展水产养殖。发展特色林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产业,积极探索林业扶贫多种路径。

    颍上县半岗镇南靠淮河,境内有戴家湖、邱家湖和第三湖,洼地面积46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六成多。以往,农民在低湖洼地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可是一遇到自然灾害,收成就会“打水漂”。近年来,半岗镇的适应性农业实现了“洼地杞柳、深水网箱、浅水池藕、外滩畜禽”的局面,让当地农民尝到了不少甜头。该镇侯郢村钓鱼岛浅水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其堂说:“我们合作社利用流转了700亩低洼湖地,里面种植了水生蔬菜莲藕、茭白。水里生、水里长的,不怕水淹。 ”

    《意见》指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行蓄洪区安全区发展以行蓄洪区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完善利益链、提升价值链。推广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户自身调整优化种养产业结构的“四带一自”模式。

    霍邱县岔路镇共同村地处圩区,多低洼地。该村在稻茬田发展龙虾养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达到1200亩。该村负责人介绍,村里成立汲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吸收3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虾苗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成虾统一收购,户均10亩虾,每亩纯收益1000元以上,实现每户当年脱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