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喜迎十九大】科技创新展实力
  • 【喜迎十九大】科技创新展实力

    时间:2017-10-05 16:27:4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汪永安 张理想 桂运安 王慧慧  编辑:

    科技创新展实力

    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到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再到世界最薄0.15mm超薄玻璃在蚌埠实现量产,一批批行业领跑、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新成果竞相出现。创新,已经成为美好安徽的“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位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力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定地走创新发展的领跑之路。 5年来,我省创新水平不断得到新提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2016年,安徽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5292件,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同比增长36.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一位。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在教育、车载、家居等多领域广泛应用;超薄玻璃让电子设备更加“炫酷”;“智慧医疗”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这些我们身边的新时尚,正在诠释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未来,更多“徽”字号新技术还将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奇迹!(记者 张理想)

    量子通信领跑全球

    日前,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第二届获奖名单在京揭晓。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由于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因而获得“物质科学奖”。“这些发展最终将带来一个连接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的实用量子网络。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丁洪说。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上天,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线贯通,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近年来,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成果,“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夺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我省单位作为唯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墨子号”上天,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墨子号”与“京沪干线”一起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2016年9月15日,中科大研制的空间应用系统有效载荷――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专项随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开展了在轨测试。至此,我国初步建成空间量子通信实验平台,为实现空间量子密钥分发、纠缠分发和隐形传态分发等研究领跑全球奠定重要基础。

    8月10日,潘建伟团队宣布,“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中国量子通信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记者 桂运安)

    “讯飞超脑”听懂世界

    “中国的‘国’字怎么写?”“带花的诗句有哪些?”“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日前,科大讯飞的儿童陪伴型“阿尔法小蛋”来到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主展场,面对观众的各种问题,“她”毫无怯色地一一作答。碰到不会的问题,经过深度学习,“她”也能顺利答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教育陪伴功能,让“阿尔法小蛋”顺利成为“网红”。

    3年前,科大讯飞发布“讯飞超脑”计划,核心就是让机器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作为“讯飞超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讯飞牵头的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两年前,科大讯飞进一步发布了对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机交互界面――AIUI,重新定义了万物互联时代的人机交互标准。 6月7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AI-MATHS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答完两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满分150分)。未来,让科大讯飞机器人参加高考,“考”上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或许不再是梦想。

    去年,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上,科大讯飞报送的参赛系统在自然度、相似度、可懂度等传统指标上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并在语篇段落表现测试中的所有7项测试指标位列第一,连续11年夺冠。(记者 桂运安)

    “人造太阳”刷新纪录

    101.2秒时间不长,但对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科研人员而言则意味着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2017年7月,合肥科学岛上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物理实验中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项世界纪录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托卡马克研究室主任徐国盛研究员说。近年来,EAST物理实验与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喜人。 2012年,EAST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和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创造了当时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 2014年,EAST辅助加热系统功率从10MV提升到26MV,装置内部重要部件性能进一步优化,发展了全方位的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多项设计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首创。2015年2月,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辅助加热系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EAST已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最前沿、未来五年世界上最有能力实现400秒长脉冲高性能等离子体研究的聚变实验装置。2016年1月,EAST物理实验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

    如果人类掌握了核聚变能源,将拥有可使用上10亿年的清洁能源。“人造太阳”的杰出成就,让人类朝获得受控核聚变能的目标又迈进一步。(记者 汪永安)

    超薄玻璃突破极限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步向轻薄化、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而实现轻薄化、提升透光率、改善用户体验等任务主要由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来担当,作为面板上游关键原材料产品――超薄玻璃基板,之前一直依赖进口。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历经3年攻关,终于研发出中国第一块厚度为0.15mm的超薄玻璃。

    “2013年以前,1.1mm以下的超薄乃至极薄玻璃,在当时国内市场是空白,技术和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长期受制于人。这导致所有的超薄电子玻璃都需要进口,下游电子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蚌埠中显公司总经理任红灿告诉记者,2013年他们全力攻关超薄玻璃,短短10个月内便完成了0.3mm至1.1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全系列的成功生产,创造了国内外同类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生产线系列良品下线速度的新纪录。此后,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每年一个台阶,从0.3mm到0.2mm,再到0.15mm,不断打破由自己创造的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最薄纪录。尤其是0.15mm,突破了国内电子超薄玻璃的极限。蚌埠中显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0.15mm至1.1mm全系列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企业。中国工程院姜德生院士等十几名权威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对整体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给出了“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度评价。(记者 汪永安)

    预警雷达惊艳亮相

    空警500预警机雷达、306A雷达、305A雷达,在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制的三型“大国重器”惊艳亮相。这些雷达就像一双双“慧眼”,日夜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领海和领空。

    “空警500预警机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和体系架构均已实现国产化,其研制成功实现中国预警机从有到优,且引领世界最高预警机研制水平的巨大跨越。 ”38所空警500预警机雷达主任设计师钟辉说,该型雷达采用世界首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成功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研制目标,尤其是它在国内重大装备型号研制中首次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中国制造”,其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100%实现国产化,完全实现了“中国芯”,它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卡脖子”的局面,标志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已经走上了代际化、谱系化的发展道路。

    “这次首次亮相阅兵式的306A雷达,是我国第一部低空高机动性雷达。”38所306A雷达总设计师余健说,该型雷达最大的特点就是看得低、看得远,具有高机动性,可以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下,第一时间发现低空危险目标,引导武器装备进行精准打击和拦截。(记者 桂运安)

    新型显示合肥制造

    日前,合肥京东方10.5代TFT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年底前首批产品下线。目前,合肥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6代线、8.5代线、10.5代线3条高世代线的城市。

    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1块液晶屏出自京东方;每10部平板电脑,就有3块屏为京东方生产。在新型显示领域,京东方美名远扬。如今,合肥正在安装调试的10.5代线,是全球第一条10.5代TFT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TFT生产线、全球最大的高科技电子厂房项目。

    合肥京东方10.5代线,2015年12月启动建设,总投资458亿元。项目主要生产65英寸以上8K超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设计产能为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该生产线是京东方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世代线,投产后“合肥造”大尺寸超高清液晶显示将全球领先。其建设投产将开启全球显示领域新的里程碑,引领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新时代,届时京东方将在液晶显示领域跃居全球第一。(记者 桂运安)

    “智慧医疗”就医便捷

    继省立智慧医院揭牌后,9月中旬,安医大一附院与腾讯公司达成共识,将在“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如今,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食管癌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在两家医院已分别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智能床监护系统、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智能采集的智慧病房等也将“梦想成真”。

    群众“看病难”,难在挂号难、排队久。为此,省卫计委以预约挂号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信息惠民便民,搭建起集导医导诊、预约转诊、医疗查询、家庭医生签约、智能穿戴等多种业务应用于一体的全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优化了就医流程,改善了就医体验,节约了就医成本。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全省16个市共14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为超过127万人次提供健康服务。

    人工智能带来的快捷高效体现在患者就医的各环节。在省城多家医院,门诊药房由自动发药设备上岗,调配一张处方的时间由原先人工调配的30秒缩短到不足10秒,患者候药时间大大减少,差错率明显降低;省立医院与科大讯飞合作研发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可辅助医生诊断肺部CT影像资料,诊断准确率达94%;安医大一附院开展的食管癌智能辅助诊疗平台也已投入使用,准确率高达96%以上。为了实现影像技术共享、人才共享、数据共享,我省正在建设区域影像云中心,首期覆盖4家省级三甲医院、31家县级综合医院和256家乡镇卫生院。(记者 王慧慧)

    稳态强磁场国际领先

    9月27日,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验收专家组给予很高评价:“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2008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一个满足多学科实验研究需要的强磁场极端实验条件设施。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强磁场研制团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成功克服关键材料国际限制、关键技术国内空白等重大难题,超越法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建成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台40T级混合磁体,建成三台场强创世界纪录的水冷磁体,首创SMA组合显微系统,建立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系统,实现了我国稳态强磁场极端条件的重大突破。该装置也成为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之一。

    装置从2010年试运行至2016年底,为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物理所等106家用户单位1500余项课题提供了实验条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强磁场下前沿研究。依托装置共发表839篇论文,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在强磁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下的前沿探索,依托装置的成果产出已超越相近规模的法国和荷兰强磁场实验室。(记者 汪永安)

    网友点赞

    @冒池朱华:到外地出差,以前和别人谈起安徽,都是黄山、黄梅戏;现在再和别人聊起家乡,常常是量子科技、“墨子号”。安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作为一名安徽人我深感自豪!

    @清羽:虽然很多高新科技“不明觉厉”,但却能在生活中亲身体验。比如到外国旅游,借助科大讯飞的即时翻译软件,就能解决住宿、购物、问路等基本交流问题,相当于随身跟了一名导游。

    @庐城温书: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回到安徽的创业成本较低,因此几年前我和几个同学合作在合肥成立了一家动漫公司。得益于各级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进“双创”的优惠政策,我们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

    @桃花面:只有坐上技术创新的风口,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应用,往往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大力扶持创新创造,是未来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源。

    【专题】喜迎十九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