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聚焦养老助餐服务:如何安顿老人的一日三餐
  • 聚焦养老助餐服务:如何安顿老人的一日三餐

    时间:2018-05-22 15:19:38  来源:今晚报  作者:刘强 张译丹 孟梦

      被厨房困住的老年人

      天津北方网讯:66岁的赵先生习惯在凌晨5时起床,下楼遛狗意味着新一天的开始。他在小区周围的每个早点摊前都看看聊聊,等到从公园回来时,就会脚下生风地走向唯一一家现磨绿豆粉浆的摊位,买一份煎饼果子,请摊主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块。这就是他和老伴的早点,天气冷的时候他们搭配豆浆,天气热的时候就换成袋装奶。“豆浆机每次打出来的豆浆至少是三个人的量,剩下会放坏。”赵先生说,老伴因为豆浆机总是唠叨女儿,女儿声称市面上的豆浆机都是这样的,母女俩拌了两句嘴,老伴就委屈地哭了。

      赵先生的老伴今年62岁,周末女儿女婿带着外孙来,她能从早晨就一头扎进厨房,“忙活出六菜一汤”。可孩子们走了,老伴做饭的热情也被带走了,用她的话说就是“咱俩就凑合吧”。汤、粥、拌菜和面食,轮流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赵先生馋肉的时候,老伴也只是应付:等周末和孩子们一起吃!

      赵先生和女儿诉过苦。女儿在北京上班,打电话来和家里说好,每周二、四中午,女儿通过网络订外卖送到老两口家,以减轻老人的做饭负担、改善伙食。可老伴嫌外卖的饭菜油量大、不健康。他们去过朋友家享用的社区食堂,觉得那里的饭菜口味一般,好在省时省力,就打算换成营养配餐,然而配餐公司的业务范围并不覆盖他们生活的小区。

      这个夏天,赵先生大概还是会买那一家的早点,还是会因为买的菜太少、感觉没面子而拒绝去菜市场;而他的老伴因为腰疼已经没办法去早市地摊上挑挑拣拣,只能步行去超市买几样蔬果。厨房闷热、老两口吃得不多、刷碗麻烦……即便把三餐改成两餐,也仍然是摆在老两口面前的一道难题。

      “空巢老人”超七成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今晚传媒集团旗下《中老年时报》公众号、96860公众服务热线、掌上天津App、腾讯大燕网、问卷星向市民发起“老年助餐”话题调查。在721位受访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多达388人,占比超七成(71.32%)。

      本次调查中,受访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1元至5000元(67.47%),与天津市老龄办发布的2017年城乡老年人人均月收入(2828元)基本吻合。一定的经济基础,让老年人能够应付“空巢”生活。调查显示,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七成,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助餐服务待推广

      在现行的养老方式中,家庭养老(由子女、家人照顾)占比超八成(83.46%)。居家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着环境熟悉、生活便利、更具安全感等优点,适合于行动自如、具备生活能力的老年人。

      在日常用餐方式上,老人自己做饭占72.79%,由家人、保姆或家政人员做饭占12.87%,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配餐、送餐服务仅占1.84%。可见,老年人助餐服务仍有待进一步推广。

      社区食堂受老人欢迎

      在天津市,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早已超过四百家。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全市各个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多达1251个,床位约9892张。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这是一张巨大而有引力的网,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距离不断拉近。

      到今年6月20日,87岁的李彬阿姨就在北辰区荣溪园托老所生活整一年了。她耳聪目明、表达清晰,和托老所的护士们聊天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李彬喜欢托老所的整体环境,即使这里距离市区有些遥远,但昔日的朋友、下属、学生常来看望她,房间里总是热热闹闹的。对她来说,养老环境最重要的还是“看人”,托老所的护士们大多来自天津市干部疗养院,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就像是照顾自家亲人一样周到。她说:“心里头挺舒服的,我愿意在这儿呆着。”

      来托老所之前,李彬曾聘请保姆负责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保姆来自天南海北,烹饪水准忽高忽低,好在李彬性格包容,不挑剔保姆的差错,保姆做什么她就吃什么。托老所兼营社区食堂,李彬吃上社区食堂才发现:小保姆和大师傅不能比,自家又买又做、又洗又刷地吃上那么一口饭,还不如从社区食堂的饭菜贴心。“这里的伙食不错,口味也不错!”她从包子、饺子、馄饨一口气数到了馒头、米粥、面条、发面饼,突然意识到自己说的大都是面食,才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爱吃面食,最喜欢(吃)包子、饺子!”

      李彬偶尔去社区食堂吃饭,大部分时间都让保姆打饭送到房间来。她不知道的是,社区食堂对外预订率最高的也是包子和饺子。老年人的肠胃挑剔,又偏爱“吃馅”,常常提前打电话批量预订,只要冰箱里存上社区食堂的包子、饺子,一日三餐就算有了稳妥的着落了。

      “社区食堂”呼声高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生活饮食情况是民众最关注的问题。据了解,我市河西区针对全区24万老年人用餐需求,对接网络送餐平台,建成运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7家、社区食堂7家,探索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模式。

      在关于社区提供助老服务的期待度调查中,近五成(48.9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社区能够为老人们开办社区食堂。

      在针对最适合居家养老的餐饮解决方案调查中,也有高达33.82%的受访者认为在社区食堂享用营养配餐是最适合居家养老的餐饮解决方案,22.61%的受访者倾向于送餐到家、直接食用,21.51%的受访者认可老人或家人在家做饭,15.99%的受访者认可配菜送到家,而选择自己烹饪、外出就餐以及其他解决方案的占比均不足一成。

      “安全卫生”是首选

      此次调查中,48.53%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类似“社区食堂”“老年餐桌”这种社区或互联网提供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餐饮服务并想要体验,但周围没有见到;20.04%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对此很感兴趣”;14.7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打算去体验;听说过且体验过的受访者仅占7.90%,其他占比均不足一成。

      如果社区或互联网服务能提供“社区食堂”“老年餐桌”等餐饮服务,64.34%的受访者表示更关注安全卫生,57.17%的受访者更重视营养搭配,46.14%的受访者关注价格实惠,18.75%的受访者认为按需定制具有吸引力,18.01%的受访者倾向于口味适合,16.91%受访者表示希望其菜色丰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食堂就餐被视为社区助餐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其安全、卫生的特点广受老年人青睐。

      “放心饭”应从哪里来

      老年人不仅要解决一日三餐,还想要吃口“放心饭”。那么,放心饭应该从哪儿来?在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倾向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时,社区食堂尚未普及到每个生活区域的当下,专业机构配餐、送餐成为老年人更期待的助餐服务。

      刘美英关注面向老年人的助餐服务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作为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她曾亲自为周边社区的订餐老人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有一天中午下着大雨,她和配餐员同去川府居住区送餐。单位的车辆只能将他们送到路口,他们下车后要抬起保温箱,避免积水漫入,同时还要查找老人居住的具体位置。刘美英个头不高,积水几乎齐腰,走两步连鞋子都不知所踪了。当他们一路把保温箱“抬”到老人家门口的时候,84岁的老人已经开门等着他们了。“看下雨就怕你们不来,可你们要真不来,我就没饭吃了!”老人喊他们进门,让他们擦擦满脸满身的雨水,还给他们看自己空空荡荡的冰箱。原来,老人的记忆力减退得很快,几年前经历了多次因忘事而把水烧干的情况后,就再也不敢自己在家开火了。可是普通外卖的米饭又硬、根本吃不下,一日三餐都指望着送餐员能尽职尽责地把软糯的“老人餐”送上门。

      高龄老人对饮食有着个性化的需求。刘美英介绍说:从高餐、普通餐到半流质食物、病号饭、均浆膳,为老年人配餐需要提供的选择名目繁多。同时,老年人对于食品的温度也很挑剔,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吃到及时、可口的饭菜,送餐员必须在开餐后一个小时之内送餐入户,这就局限了送餐的范围。从目前来看,专业养老机构提供覆盖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助餐服务更容易实行,也更符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需求。

      外卖认可度不高

      移动网络时代,外卖平台提供的送餐服务不仅走进了高楼大厦,也走进了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但在老年人日常用餐的选择中,外卖送餐服务仅占3.86%。52.63%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不熟悉外卖软件的操作方式,44.00%的受访者考虑到外卖菜品不符合老年人少油少盐的营养健康需求,38.53%的受访者担心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18.53%的受访者提及外卖送餐引发争执等问题,还有18.32%认为外卖或餐厅的配餐方式、份量不适合老年人食用……事实证明,现有的外卖平台无法真正提供老年人所期待的一日三餐。

      老人要吃得健康

      如果采用订餐、送餐的方式解决老年人餐饮问题,近五成(43.76%)的受访者更青睐单点模式,在有需要时点餐才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34.25%的受访者倾向于营养配餐,即根据健康要求订制餐品。

      北辰康泽医院院长韩金焕表示,合理膳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尤其重要。油炸食品、鱿鱼和动物内脏等容易导致高血脂,引起脑血管、心血管疾病并发的食品都不应该出现在老人菜单中。从很多养老机构的经验来看,老年人晚饭也应规避牛肉、烙饼等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的食物。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吃得健康而有节制,才能让老年人放心,让家里人安心。(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文中部分数字援引自天津市统计局、民政局的相关统计数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