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立春时节话养肝
  • 立春时节话养肝

    时间:2017-03-27 20:27:47  来源:原创  作者:

      中新上海网2月3日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15°时,表示着春天的开始,有说属相(生肖)即以立春作为起始点,也是新一年来到。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称为春季。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立春日位于公历每年2月3-5日之间,而在夏历(农历)上,立春的日期并不固定,大概在每年正月初一前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1.    立春时令特点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既是一个时间点,又是一个时间段。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    节令养生特点

      《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衣着宽松,适当的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否则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这段话说出了春季养生的特点和春季养肝的重要性。

      1)春的特点: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春季的五行属性是“木”。木的生理特点:“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点。这个特点跟五脏中的“肝”的功能特点相似,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的作用。所以春季的五脏归属为“肝”。

      2)肝的生理特点:“肝者,罢极之官”,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脏调畅全身气机,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又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器官,称为重要的“生命器官”。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还有解毒、调节水液与激素平衡的作用。

      3. 肝脏功能的调养

      1)饮食调养:肝的疏泄功能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一个极重要环节,肝脏本身必需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要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适当食用些糖。肝脏对维生素K、A、C的需要量较大,故适当多食些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之类。同时,还宜适当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这是保护肝脏疏泄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肝脏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

      2)切忌嗜酒:酒精以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直接的肝毒性物质。过量饮酒可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过量饮酒,以免损伤肝脏。

      3)戒怒防郁: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在志为怒,喜条达而恶郁抑。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因此,要重视培养控制过激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畅达平和,保持思想的清静。

      4)肝脏防病保健:肝脏防病保健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传染性肝炎,二是经常进行保健锻炼,增强肝脏功能。

      预防传染性肝炎:预防肝炎是保护肝脏的一项积极、主动措施。尤其是春天,微生物繁殖旺盛,传染病易传播流行。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把好饮食卫生关,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在肝炎可能流行的情况下,可服用预防药物,如茵陈、板蓝根各20g,金钱草15g,甘草10g,焦三仙各10g,大枣5枚,水煎服,一日一剂,服用一周,对预防甲肝有良效。当然,提前接种乙肝疫苗或甲乙肝联合疫苗是更加直接有力的预防措施。

      另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氯丙嗪、磺胺类、雷米封、巴比妥类制剂等,如因治疗需要,则应配合一些保肝药物及其他综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损伤肝脏功能。

      健肝锻炼: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的原则是动作舒展、流畅、缓慢,符合肝气生发、畅达的特点,可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导引等。此外,亦可配合简易的养肝保健锻炼法,此法取右侧卧,略抬高臀部的体位,缓慢做腹式呼吸动作,连续作20~30分钟,每日作2~3次,有利于肝脏休息,还可防治肝脏下垂。

      4.立春养肝注意点

      1)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多喜熬夜或被迫熬夜,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养肝。“人卧则血归于肝”, 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睡眠期间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开始自我修复,同时静卧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这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因此长期熬夜会造成肝脏长时间营养缺乏,细胞修复效率降低,最终由于肝脏负荷过重而引发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肝病。天津日前对1000多位体检者进行的调查表明,持续半年夜里12点以后睡眠,且睡眠不足6小时者的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比例比睡眠正常的人高出10%以上。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至少保持7小时睡眠,肝病患者每天至少要有8小时睡眠时间。晚11时到凌晨3时是最重要的睡眠时间,这个时段的睡眠一定要保证。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前、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比如虽然晚睡但应按时进餐,而且晚餐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C、B族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肝脏、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如果要吃消夜,也应以优酪乳、全麦面等食物为主。熬夜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分。熬夜之后,最好的办法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如果做不到,午间(中午11点到1点)的10分钟小睡也是非常有用的。

      2)规律的饮食良好的脾胃功能是保肝和其它养生的基础。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经常出现饮食不规律、饮食无度或暴饮暴食,则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天养脾胃和养肝同样重要。在饮食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天,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旺;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故要多吃一点。可参考的食物有:

      (1)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正如俗话所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而春夏正宜养阳。李时珍亦云:“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所谓肝之菜,是说吃韭菜对肝的功能有益。由于韭菜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得大多。此外,胃虚有热,下部有火和消化不良者,皆不宜食用。

      (2)大枣:性味甘平,尤宜于春季食用,我国人民一向把枣当作补气佳品,国外把大枣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其维生素、磷的含量为百果之冠,所含磷和钙比一般果品多2~12倍。它是滋养血脉、强健脾胃的食品,正如《本草纲目》中所说:“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在我国民间亦流传着“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因此,在春天到来之际,您不妨多吃些枣,既可做枣粥,亦可做枣糕,当然生吃亦很好。对于身体较虚弱、胃口又不好的人,平时可多吃点枣米饭:即以大米为主,配上点红枣,色泽鲜艳,爽口润甜。

      (3)粳米:焙烤成锅巴的粳米有补脾、养胃、强壮、滋养的功效,最宜消化不良的人调理。粳米若经炒、烘、烤之后,食之味香,促进食欲,并可消食导滞,收敛止泻。因此,春天可以多食锅巴。

      (4)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长肌肉、润皮毛、滋养强壮等功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小便频繁等症。山药尤宜于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不易在春天发病;三则山药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皂甙、胆碱、碘、精氨酸等成分。山药因含有较多的淀粉,煮熟后可代替粮食食用。其入馔多做甜菜,如拔丝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扒山药等。同时,它又是烹制炸猪排、素香肠、素排骨等菜的重要原料。山药还可制成风味小吃,例如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糖葫芦等。还可以做山药粥,即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捣烂的山药泥搅匀,本粥可健脾补肺,滋肾益精,强身健体;若再加入红枣煮成山药红枣粥,则滋补效果更好;山药若和甘蔗捣烂取汁混匀,炖热饮服,每日二次,可治咳喘、痰多。总之,山药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尤以春天食之最佳。

      (5)其他 一般人体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的少所造成营养失调有关。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

      3)情志调畅是保肝的重要部分。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尤其显著。肝喜条达而恶郁抑,肝主疏泻、调畅气机的功能基于情志的舒畅,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做到顺势而为,在精神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不要过分计较钱财,不追求虚名,减少人际关系中不愉快的纷争。尽量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5. 常见相关疾病  立春为早春,所谓春寒料峭,注意不宜过快减衣。而且,由于人们的肝气升发,会引起旧病复发。如脾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人,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病。春天的肝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木火刑金),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春季,气温上升较快,人们极易上火,如小便发黄,便秘、头晕、舌苔黄。内火可以引来外感,春温最常见,如感冒、肺炎、流脑的增多。人体神经调节激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精神病的复发。因为立春时令特点,此时易旧病复发,所谓立春防四病,指的是以下四病:

      1)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肝气”、“肝阳”的升发有太过密切相关。春为肝木当令,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因此,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一旦感觉头晕、头胀痛时,除了要反复监测自己的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药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控制盐、胆固醇、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限酒,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2)消化性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在季节变化时活动,极易在春天发作,引发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反酸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春天对脾胃要进行全面调养。

      3)精神疾病

      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在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肝主疏泻,人的情志调畅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在志为怒,喜条达而恶郁抑。因此,春季要注意严格监督精神病患者遵守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切不可擅自中断药物。

      4)慢性肝病

      容易在春季加重的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治疗的最好时节。肝木逢春,肝木之气偏旺,这个时候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辛辣,不吃煎炸、油腻食物,多用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茅根、芦根沏水,或鸭梨、荸莽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在药物方面,防风通圣丸是春天的良药,可以用来“败”火和预防感冒。体质强壮的人服黄连上清丸,可清里火,抵御外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王晓素主任医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