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最大人工运河将变身“水上高速路”
  • 上海最大人工运河将变身“水上高速路”

    时间:2020-07-04 18:26: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昨天,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举行了通航仪式。 (市交通委供图)

      开挖于1977年的大治河,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依托大治河展开的大芦线航道工程,按照三级航道通航标准建设,船舶通航能力将提升为1000吨级/90标准箱集装箱船。昨天,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举行通航仪式,7月1日投入运行。在此前一天,黄浦江进入大治河的第一座桥梁——新建的浦星公路桥通车。以建设为抓手,大治河正在改写历史。

      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具重大意义

      大治河西枢纽是上海地区最大规模的内河枢纽,而二线船闸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交接处,是大芦线(大治河至芦潮港)的西起点,在本市“一环十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中处于咽喉要塞的地位。目前,连接江浙地区的苏申外港线、杭申线、平申线、长湖申线等高等级航道已基本完工。

      据了解,在二线船闸建成以前,仅有大治河西端的西闸,建于1979年,设计通过能力1200万吨/年,只能通行载重300吨级的船舶。近年来,大治河航道实际通航达到每年2800万吨,船舶规模也远远超过300吨级,西闸工程规模已不满足三级航道要求。2015年9月,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开工建设,设计通过能力为每年2900万吨。工程建设历时四年,由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承担建设。

      二线船闸投入运行后,1000吨级/90标准箱的内河集装箱船将可以从黄浦江进入浦东芦潮港内河港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综合集疏运能力。同时,二线船闸的投运,完善了大治河西枢纽功能,可有效提升地区的环境质量和防汛能力。

      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表示,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的顺利通航是上海交通事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和保障城市运营安全,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净空高了,船舶往来无碍

      船在河中行,景在岸边走,大治河两岸丛林茂密,绿化养护精细。宽阔的大治河,成为上海生活垃圾运往老港的水上必经之路,各类干散货船也是来来往往,马达声不时传来,显现出长三角地区内河航运的通畅发达。

      随着时代发展,大治河防洪除涝、内河航运等功能必将进一步提升。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西起黄浦江、东至东海,全长约39公里,与大芦线一期工程衔接,形成由黄浦江直达芦潮港内河港区的“水上高速公路”。

      据投资方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大芦线二期需改建20座跨航道桥梁,目前尚有7座跨航道桥梁在建,预计2022年全面建成。

      远远望去,浦星公路桥呈提篮拱造型,设计轻盈优美。因与卢浦大桥形制相仿,冠以“小卢浦”之名。据施工方上海建工集团介绍,这座新桥主跨跨径230米,是目前上海地区最大跨径的下承式拱桥。之所以称为新桥,是因为原址曾有一座老桥,拆旧建新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航道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容。如今,浦星公路桥的通行能力扩至双向6车道,两侧设置人非混行道,无论在功能还是样式上都焕然一新。(记者 史博臻 张晓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