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大城善治展现大城之美
  • 上海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大城善治展现大城之美

    时间:2019-09-26 18:45:14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一琼

      ■以精细化充分体现上海的大城之美、大城之爱,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有温度的人性化尺度,反复研磨最佳现实路径,不断提高城市功能的复合度,提升城市设施的适应性,为城市提供多元融合的可能性,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细化治理模式

    现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开放且复杂的“巨系统”――它涉及城市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生态学、心理学等等。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实操中,所涉及的城市元素更是以千以万计,“上天遁地,无所不包”。但人们对于精细化管理、城市品质生活的感知却是具体而微的――街边绿地、转角围篱,甚至于一块小小人行道地砖、一副店招,都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向往。

    一边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维度,另一边则是建立在个人感统之上的细微感知――如何把这两者细密无疵地缝合到一起,考量的正是这根“绣花针”的匠心独运。

    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当下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追求:以精细化充分体现上海的大城之美、大城之爱,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有温度的人性化尺度,反复研磨最佳现实路径,不断提高城市功能的复合度,提升城市设施的适应性,为城市提供多元融合的可能性,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细化治理模式。

    两大指针剖析:什么才算精细化

    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突出守好安全底线、突出智能化技术运用、突出城市品质提升,把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让城市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市委主要领导的这番话正是对于上海精细化治理成效的最新“沙盘推演”。

    去年1月,上海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份实施意见中透露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转变――起步探索“精细化”背后的深层次逻辑:精细化的目标是什么、基本格局是什么、实现路径又该是怎样?

    从大街区到小街坊,从宽马路到窄步道,从土地规模增量到规模减量,从强调快节奏到回归慢生活……生活模式的转变、对于品质的追求,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也为“精细化治理”打开了新视野、新思路。

    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题审议会上,众多市人大代表也不约而同地聚焦:精细化的标准,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精细化?一番讨论中浮现的两个指针颇耐人寻味:最终的城市管理产品,应该是优质的;产出城市管理精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路线也应该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最佳的,产出的成本也是适当的、可负担的、可持续的。

    只有明确标准,才能眼里有活、手上出活。比如,部分中心城区结合实践对于街区、小区、河道等逐一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对标国际水准,形成“一河一策”“一路一策”“一小区一方案”。

    既布局顶层的泛感知网络,也灌溉身边的自治共同体

    今年,上海16个区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当下,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全市各方各显神通、细致入微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有社区定时定点投放,实现“无散放垃圾桶”;有商务楼分发咖啡杯号召白领“打咖啡”,从源头减量;有企业引入“拾尚包”,定向分类回收可回收物……

    精细化管理的成果,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让同行信服;更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让人人用力的精细化成果实现人人共享。

    中心城区静安区,上海大数据促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试验区,目前全区部署安装了20万套智能化物联网感知设备,确立了27个神经元感知网络应用场景,让“精细化”可感、可知、可表达,更可预判。同时,静安区建设覆盖全区的城市运营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化管理流程、协同整合力量,实现指挥机制的扁平化。比如,南京西路作为静安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核心地区,横跨三个街道,区内建立了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指挥平台,实现数据统一、区域统管、资源统筹,为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和支持。

    从“眉目如画”到“友好宜居”,不同维度注释“绣花”功夫

    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启动两批共计37个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这些示范村应循着“一村一方案”路径,走上从“眉目如画”到“友好宜居”的深度转型。

    一座城市的水系如同其历史渊源一般,往往发端于广袤的郊野。如何既维护好纵横阡陌间的野趣灵动、疏密有致,又切实提升其间的生活便利、舒适友好――这正是“绣花”功夫在不同空间维度的又一次生动注释。

    乡村规划师登岛描摹“新视线”,乡贤纷纷挖掘设立非遗艺术工作室,归乡的年轻人探索组建乡村创客联盟,更重要的是,那些最有诗意的位置留给了村卫生室、养老所、社区书屋……乡村是为农民而振兴的,越来越多乡村走出“千村一貌”的旧思路,从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文化营造、养老布局、旅游配套等不同维度灌溉出适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广袤郊野乡村拥有等同于城市标准的良好人居环境和均等公共服务,已变得可期可及。

    在金山区,许多村申请创建公益基地,村组公益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老年人助餐送餐、代缴水电煤费用等项目一一落地,生活便利的同时涵育出村民自治新机制。青浦区莲湖村,更新版本后的卫生室落户于生态湖畔,有家庭医生工作室、智慧药房、智慧健康小屋、中医康复室、综合治疗室等,还新增了手持式血液分析仪、家庭医生随访包、远程心电、手提灭菌消毒器等设备,基本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闵行区部分村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走出一条服务本地老人、可持续的养老机构运营之路,那些嵌入村宅和熟人社区的养老院将成为“美丽乡村”景致的一部分。

    上个月,市农业农村委还创新推出一套“上海市乡村振兴目标管理系统”,15大类77项重点任务及推进进度一目了然,市乡村振兴办、市相关部门和各涉农区都有各自工作账号,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被分解为一项项重点任务,而多级联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目标管理系统”已将这个“规划图”化作具体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

    记者手记

    精细化管理路径需要尊重、开放与协同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更是有机生长着的――把握了这个核心,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路径也渐渐清晰――她需要智慧,需要尊重,更需要协同和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林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城市中过去的道路规范都是“单向思考”的,要有视距三角形,很大的转弯半径,能让车快速通过。如今城市街道的设计导则中,关注到了行人、车辆,乃至建筑的多维视角,在关注行车友好的前提下,让转弯车辆慢下来,确保行人的安全舒适,“这就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精细化”不是万能标签,不能什么都往上贴,泛泛而谈精细化不利于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在上海,“绣花”的路径是有着“上天遁地”全域视角的。

    尊重二字,首先体现在一张泛感知的智能网络中。

    以车流人流最为密集的南京西路为例,全路段部署感知器近600套,涉及窨井盖、电箱、果皮箱、道路扬尘、人流等五种管理场景,未来将扩展至16个。同时,实时接入商圈人流和市政、环卫、城管作业等数据,通过感知网络的自动化数据采集,政府管理数据汇集,加上互联网发布的商圈信息抓取等三方面数据实时汇入,实现了整个南京西路示范区域内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在数据可表达的基础上实现可预测,防范和化解城区涉及精细化管理上的模糊及风险点位。

    尊重二字,也体现在散布于城市角角落落以精细化为导向的微更新工程。

    去除简单粗暴的“格式化”,在尊重城区、街区特质的前提下,引导城市自然生长、有机更新,激发其源源不断的内生活力。以衡复风貌保护区为例,引入“社区规划师”从最小细节入手,对标城市风貌最高品质,不断探寻人们心中“诗意的尺度”;同时设立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制度,协助在街区生长全过程中彼此协调,及时把控细节,从专业、审美、治理三个维度强化社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管理修正,打造更多具有样本意义的适宜街区。

    尊重二字,更需要在一个开放协同的大环境中不断修正管理形式、推进管理效果。

    精细化管理,讲求“做一步、看两步、想十步”,更需要考量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强宏观引导、整体把握,坚守一些基本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原则。其次,要重视建设管理的过程――不单单以效率和结果为主,更要注重过程中的精细化思维与品质,特别是要培育灌溉未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让社会各界携手解决、合力思考。

    最后,精细化所要体现的人性化尺度亟需城市管理法规、制度上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支撑,确保城市自然生长和有机更新始终有着“内驱力”,比如对于一些生活街区内的沿街商业店铺的规制,如何确保其既活跃城市生活、填补百姓需求,又始终处于有序适度、勃勃生机的状态中――就是一个鲜活的“绣花”命题。

    专家视角

    精细化管理包含

    平等意识、人文关怀和审美追求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

    管理是生产力,更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及其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推进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进入全面城市化时代。城市规模越大,资源要素聚集性程度越高,连接性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推进专业而精细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的,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核心诉求是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精确化。同样,面对庞杂而艰巨的管理任务,政府传统粗放式管理难以应对复杂而繁重的管理任务,还经常暴露出各种问题,比如决策失灵、执行偏差以及浪费和无效等,这时就迫切需要探索和发挥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公共管理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效益性。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应对现代城市管理复杂挑战的战略选择。它以理性精神为基础,通过专业、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精准而高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全覆盖、无死角和高标准处理,实现精益求精的卓越管理。不仅重视追求高质量的结果,也始终关注管理过程的优化,以最合理有效的方式实现最好的结果。

    精细化管理的内核是,关注个体、重视局部,一个也不能少,尊重个性和差异性,包容他者和异质性,其中包含深厚的平等意识、人文关怀和审美追求,因而也更具包容度、公平性和温度。专业和科学是理性的实现形态,必须要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特别要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借助技术的力量改进和优化管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各领域管理工作都要更精心、精致和精准,甚至是努力追求精美的结果。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管理过程可以获得更加坚实的信息支持,这让精细化管理有了更大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城市治理应该是理性规划、注重细节和精打细算的,也应该是淡定从容、优雅美好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城市都开始推进精细化管理,并相继出台精细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城市管理的主要领域,如环境卫生、煤电水气及城管执法等,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文件和操作指南,明确了重点任务、实施内容及指标、标准等要求。比如,上海出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一核三全四化”精细化管理系统,推动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精细化管理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各地精细化管理更多还停留于如何拓展工作界限和范畴,需要更加注重在管理机制和流程上的探索,精细化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也有待继续摸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注意力资源以及组织资源的稀缺性,过分在意细节或局部有可能降低公共管理效率,比如可能会被局部情况蒙住了眼睛,被个别问题捆绑住了手脚,导致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狭观点。此外,个别地方把精细化管理简单看成是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治理,更有甚者将精细化管理等同于“砸人砸钱砸资源”的“运动式治理”,这样的管理非但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和任务,反而会导致严重的资源错配甚至浪费,亟须引起重视。

      口述实录

    武康大楼教会我们“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

    罗鹏

    一千米长的武康路上,鳞次栉比地坐落着一栋栋历史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其中武康路兴国路交汇处矗立着“最动听的音乐”――武康大楼。但是,这幢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大楼,此前被横七竖八的各类架空线缠绕。为了拍一张“干净”的照片,必须修掉像“黑蜘蛛”一样的架空线。建筑虽美,但是“阅读”它的难度却不小。

    随着近年来上海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开展,以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为抓手,历时近一年攻坚,这幢老建筑周身的黑色“蜘蛛网”终于消失,武康大楼周边的天际线美出新高度,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

    徐汇区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工程以内环内为重点,尤其是衡复风貌保护区,旨在消除视觉污染,防止大风大雨、树木倒伏引起电力及通信线路中断。衡复风貌保护区内建筑密度大、路网密集,白天交通繁忙,夜间居民要休息,架空线入地工程在电站选址、管线布局、施工组织等方面困难重重,像是在跳动着的心脏上做手术。

    为了用好用巧“绣花针”,徐汇区建设管理委联合交警、市容、城管、电力、信息管线公司及相关街道,成立架空线入地指挥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在施工前,由社区规划师经过调研列出道路及两侧环境的问题清单,按照“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提出整改建议;施工过程中做到加强文明管理,采用高围挡全封闭施工,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人行道板修复区域放置“人行舟桥”,兼顾养护周期和行人通行;做好宣传解释,给周边小区和楼宇发放告知书,争取周边居民和单位的理解支持;内外兼修,实施居住类直管公房大修,重点修缮公共厨卫,解决居民的“急难愁”。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管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全国著名医院,每天慕名前来求医的病患及家属人员繁杂,医院周边群租等乱象严重。在加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通过路长巡查、拆除违章、调整业态、建立和完善租房直通车App管理系统等手段,依法整治群租乱象,如今医院周边秩序已大为改观。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此,必须坚持工程实施和整治工作相结合、阶段性推进和常态性管理相结合。在架空线入地过程中,同步推进街边绿化整体提升,小区立面整修,摊亭棚、店招店牌整治。全面推开社区规划师制度,对街区的道路、绿化、灯光、立面等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路长制,及时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重点道路实行“两班+两小时”保洁制,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愿景,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我作为一名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行走在“线清、杆合、景美”的马路上,成就感油然而生。精细化管理工作只是开始,远未结束,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让上海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

    (作者为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

    当年开辟果园种黄桃如今谷仓农舍搞众创

    尤利明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义村农民的儿子,2005年从部队转业回乡,次年当选为新义村村委会主任。刚当村主任时,我才25岁,那时的新义村是经济条件相对较穷、较落后的小村庄,村里除了水稻别无他物。我去隔壁的浙江省嘉善县姚庄考察,发现那里的农民靠种植经济果林,平均收入比我们村里多。

    2007年,我在自家责任田种下第一批黄桃树,三年后十几亩黄桃树结出饱满的果实卖出了好价钱,引得村民们纷纷仿效。大家积极跟上,黄桃、草莓、火龙果、葡萄、猕猴桃……整个村的果林经济风生水起。2015年,全村土地流转率实现了百分之百。新义村锦绣黄桃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编入“农业年鉴”,我也因此得了个“黄桃书记”的绰号。新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一万元出头涨到了二万九千元,翻了两倍不止。

    钱袋子鼓了,可村里环境依然不咋的,未来如何发展成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工作重心渐渐从“脱贫”转向“宜居”“创业”。去年上海发起“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活动,我针对农村实际写了一篇《沪郊农村可以发展“众创入村”》,文章后来刊登在了《文汇报》上。我在文章中提出,上海农村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多考虑“众创入村”,吸引年轻人创业,使熟悉新媒体、信息技术、具有新观念的新一代回归生态美好的田园,把更多业态植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众创入村”已成为我们新义村最大特色和亮点。去年,第一批九户农民的闲置附属房屋已被第三方公司租下,签约15年,改造后用作众创空间。将来,更多废弃的谷仓、稻谷加工厂都将华丽转身,变成乡园咖啡、梨院手工传习场等新地标。我们还请来专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性培训,帮助村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掌握挣钱致富的技能。

    我认为,只有维护好村民合法权益,才能解决好现实问题,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家庭和美、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我们把近期工作重点放在修订和完善一部符合新义村实际的《村规民约》上,用精细化管理方式服务好村民。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并由村法律顾问负责条款的合法规范,最终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这部《村规民约》。

    作为枫泾镇“乡村更新”的试点,近年来村里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行动,集中实施村庄改造、污水纳管、河道整治、道路扩建等项目,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获得感与日俱增,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在的新义村,已入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将不断努力,实现“产业兴旺”有突破、“生态宜居”有提升、“乡风文明”有深化、“治理有效”有举措、“生活富裕”有期待。

    (作者为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党总支书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