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45位上海专家组团入藏 服务近2000位患者
  • 45位上海专家组团入藏 服务近2000位患者

    时间:2019-05-08 18:52:0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8日电 (宋琼芳)“还好嘛,不远。”每当想起女儿胖胖的小手在地球仪上比划着上海到日喀则的距离、轻声嘟囔的时候,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龙子雯就会微笑 。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龙子雯2016年赴日喀则时,女儿刚出生。如今一晃三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从“创三甲”走向“强三甲”,向着西藏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奋进――近日举行的2019年第四届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医学珠峰论坛就是最好证明:全国近300位专家汇聚,“上海市医疗专家走进日喀则”大型巡回诊疗活动同时开展,45位上海专家为近2000位当地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并为当地3所学校近600名师生开展健康讲座。

    “无论临床诊疗还是学术交流,越来越多上海医生往来于城市与高原之间,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天涯若比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黄红表示。

    智慧医疗,“小白你好”

    “小白,你好!”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次仁桑布说。被称为“小白”的智能移动远程医疗机器人系统,可实现“一对一”远程教学查房。2岁女孩拉宗普赤好奇望着屏幕上另一位医生――2016年参加“组团式”援藏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如今依然延续“藏缘”。“怀疑孩子有造血问题,需进一步检查。”张建与次仁桑布讨论。

    “‘小白’移动式查房在儿科病房试点效果很好,希望未来可以进入所有科室。”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说,“在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帮助下,我们正向智慧创新型医院发展。”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担负西藏总人口1/4、18个县(区)、80万人口的防病治病任务。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组书记、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张浩介绍,从2015年开始,上海先后选派近300名医疗队员赴日喀则开展帮扶,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共向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派出4批次82位医生,在当地开展417项新技术、“传帮带”医疗骨干229人次。上海10家三甲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通过“以院包科”结对帮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重点合作,大力推进当地医疗水平提升。2018年,成功“创三甲”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与周边18个县(区)共同成立“上海-日喀则-县区医联体”,沪藏两地目标一致: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造福基层百姓。

    专科组团,因为“血浓于水”

    “77岁女性患者,咳嗽、浮肿半月,血小板增多2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中心,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郑宇通过视频,与上海本院的血液科主任医师吴文讨论一位患有血小板增多症的藏族农民的病情。

    郑宇的身旁,还有一群血液科医生: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带来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同仁医院、市中医医院、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成员。“我们是专科‘组团式’援藏。”李军民笑着说。他于2016年发起成立的“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如今在全国有42家成员单位,包括上海10家、长三角地区22家,通过技术输出、人才下沉、远程会诊,探索专科分级诊疗。随着越来越多单位加入,李军民思考如何进一步盘活资源,帮扶、带动偏远地区血液科发展,造福更多患者,于是在对口支援道路上,他们率先迈开步伐。

    “西藏只有一个血液科,就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所以我把医联体成员们也带来了。”李军民说,他们参加义诊、远程会诊、带教查房,还有珠峰论坛的血液科分论坛,“我们希望越来越多血液科专家来到这里,发挥更大的力量,让更多资源共享。同时也希望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的规范与指南,推动区域一体化诊疗发展,因为我们始终怀着一个信念:血浓于水。”

    一边激动,一边沉重

    “老师,你终于来看我们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治医师蔡明琰刚走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两位消化内科医生――王豆和索朗曲珍就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5年前,她俩曾到中山医院学习。“我们几乎零基础,多亏蔡老师耐心带教。”王豆说。培训后,她俩回到日喀则,两地医生共同努力建立消化内镜室,无痛胃肠镜检查、息肉切除、小肠营养管置入……一次次实现日喀则“零的突破”。

    正是这些“从无到有”,让饱受眼动脉高压折磨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翁书强甘之如饴――作为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病痛与缺氧都挡不住“中山人”的自豪:“这里内镜中心每年接诊患者2000多人次,周边地区患者都慕名前来。”第一次参观的蔡明琰更是激动:“这里的内镜室完全按照上海标准配置!”

    而义诊中,她的心情有些沉重。当地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高发,但不少人害怕检查:“听说胃镜伤身体?”这让她感到:“我们需要加强健康科普。”对此,很多参加义诊的上海医生有同感。

    “当地患者咨询的主要是基本常识问题:乙肝如何定期随访?抗病毒药物能不能自行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徐斌说,“这提醒我们要‘预防为主’,推进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公共卫生范畴工作,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加大慢性病管理力度,才能提高当地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高原医学,“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宁光表示,“高海拔地区,低氧、低压、高寒,特殊环境给生存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克服?高原医学是未来研究方向。我们需要研究高原疾病如高血压、痛风等诊治方法,更需要从发病机制上深入探索,针对缺氧导致的红细胞增多,如何治疗、如何增强耐氧能力?同时,我们要思考自然环境改造:能否有更多氧气产生?这就需要研究哪些植被适合高原种植――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不仅是医疗卫生部门和医学界的事,更需要多部门合作与跨界研究。”

    这得到众多专家赞同。“当地孕产妇危重症如胎盘早剥等,95%由妊娠高血压引起。我们既要加强培训、提升当地救治能力,也要进一步研究,因缺氧、高盐饮食导致的妊娠高血压如何及早防治?这值得我们深思。”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应豪说。

    正因任重道远,必须“后继有人”。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联合启动“日喀则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我们将在日喀则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选拔优秀医学人才资助培养,邀请日喀则医务青年到上海培训,进一步完善当地医学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宁光院士表示。

    “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从‘输血’到‘造血’,我们倾力帮助日喀则培养临床实践型人才。”黄红书记表示,上海将持续深入推进“组团式”援藏工作,积极探索新机制,致力关口前移,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以点带面”进一步辐射县、乡、村,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提升,为“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上海智慧”与“上海力量”,打造更多“上海模式”与“上海品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