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渔阳里,石库门老建筑再现青春的信仰
  • 渔阳里,石库门老建筑再现青春的信仰

    时间:2019-05-04 22:52:52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在上海市中心繁华的淮海中路上,深藏着“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近百年前,在这栋位于新渔阳里6号的二层石库门小楼里,俞秀松、李汉俊等八位当时平均年龄24.5岁的年轻人,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2018年8月25日,作为“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革命遗址修缮保护项目之一,“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历经10个月的改造,这幢石库门小楼成为修缮一新重新开放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1920年,石库门小楼里团组织带着信仰起航

    时间回到1920年的夏天。你会看到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穿梭在渔阳里弄堂附近――他们在老渔阳里2号里作出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决定。而在新渔阳里6号,有一群年轻人在“外国语学社”的招牌下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当时,老渔阳里2号与新渔阳里6号有弄堂相通,两处相隔数十米。陈独秀等常去新渔阳里6号讲课,热血青年如刘少奇、任弼时等常在此出入,这条通道因此被称为“共产主义小道”。

    学习酝酿着革命的热情。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等八名青年在此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命名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意味着,99年前,在这幢二层石库门小楼,八位当时平均年龄24.5岁的年轻人,让自己的信仰起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它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新渔阳里6号正式命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并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和共青团中央在新渔阳里6号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并于2004年建成开放。15年来,这里举办了大量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接待逾百万参观者。

    按最早的渔阳里建筑设计图复原石库门特色

    始于2018年8月的此次改造中,12位党史和青年运动史权威专家成为“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专家组成员。“馆内设计尽量保证原汁原味,复原老渔阳里的建筑符号。内容呈现上则增添了不少新形式,增加可看性。”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总设计师胡晓云说,此轮改造力求复原渔阳里的江南文化特色,复原渔阳里的石库门建筑特色,专家们还找到了最早的渔阳里建筑设计图,对展厅房型结构进行了还原。

    在二楼展厅,屋顶使用了现代材料制成的瓦片,细心留意,还能发现五六个组合在一起悬挂在展厅上方的吊灯,造型与石库门客堂间里所用的吊灯一模一样。二楼展厅还复原了石库门建筑的尖顶,让内部空间更加宽敞。靠窗的走廊新增了一长排木质材料的百叶窗,样式与石库门的老式窗框无异;百叶窗可调节,天气明媚时,阳光可透过百叶窗照进纪念馆的走廊,海派老建筑的韵味就这样照进了人们的心里。据悉,渔阳里所有的设计细节都强调与原建筑相符合,设计师尝试用现代工艺寻回老建筑的味道,让参观者沉浸在这段历史中。

    渔阳里广场浮雕墙展示中国青年运动史

    此轮改造中,纪念馆东侧还建起了渔阳里广场,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广场设置了青春赞歌“中国青年运动史大型浮雕墙与青春足迹”步道,以艺术雕塑回顾中国青年运动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同时,渔阳里6号的弄堂环境和居民部分生活设施在本次改造中得以修缮,让渔阳里内外呈现出青春气息,也体现出城市温度。

    据了解,完成改造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将于今天――2019年4月30日开始试运行,“五”小长假期间均面对公众开放。今后还将在纪念馆序厅开设“微团课”,成为青年团员主题教育课堂。纪念馆每逢周一闭馆。(文汇报记者 祝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