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静态书店动态读书会,上海生动的阅读表情
  • 静态书店动态读书会,上海生动的阅读表情

    时间:2019-04-24 18:52:0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在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举办的阅读活动。 (资料)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一早,作家书店店长姜海涛收到一封读者的手写信。去年4月23日,上海一批新书店开业,上海作协门口的作家书店便是其中之一。上周日,书店举行了一场融合朗诵与艺术表演的“爱神文学沙龙”,邀请读者一起参加周岁“派对”。“有幸和你们一起为作家书店庆生,走进爱神花园,还上台朗诵赵丽宏老师的诗,意外地收到赵老师的两本诗集,真是幸福无比,仿佛过自己的生日……”在四页信纸最后,落款“一片云”的读者希望店员为她留下爱神花园里的落花瓣当作书签,随信还附上两朵自己收集的落樱。

    “书店是传播知识、表达审美的场所,书店也是与读者共享的独特空间和时间,书店还是一个会产生感动和故事的地方。”有人这样形容书店与城市、与城市中人的关系。落花与落花的交换,信纸留存的手写温度,在作家书店发生的这个小小片段,或许是对此最好的注解。

    比之近两年,一大批书店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业,今年世界读书日,“铆着劲开书店”不再是新闻。相反,从上周末起,各家书店都把重点放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上。“今年世界读书日的热度持续时间长,线上线下都热闹。”有人这么感觉。“其实,上海的哪个周末没有这么多阅读活动呢?”有人一语道破天机。

    硬件多了,空间多了,各式各样阅读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书店,越来越多读书会让有相同爱好的读书人相聚在一起,促成知识与审美的分享,也促成感动和故事的发生。昨天,上海十余家读书会代表聚集在“我在祖国阅读――上海读书会主题论坛”并结成读书会联盟。这些读书会的运营者有图书馆、出版社、媒体机构、高校、社会组织,而它们,是上万个分布在城市各处的读书会组织的代表。

    回馈互联网时代最稀有的专注

    “到上海,没来思南读书会,似乎就算不上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南京作家毕飞宇的这句笑谈被后来者不断引用。“有了思南读书会,上海的人文温度起码高了两三度。”一位出版人这样感慨。创办于2014年2月的思南读书会引发一系列思南效应,从一个读书会、一个露天书集,扩展为一本文学选刊、快闪书店、实体书店……统统以“思南”为名。从此,“思南”不再只是上海的一条马路、一片历史街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因为策划组织思南读书会,上海作协创联室副主任李伟长与许多读书会代表交了朋友。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有了更多新的特征,人们渴望交流,渴望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这是读书会应运而生的基础。读书会也是破解碎片化时间、碎片式阅读的一剂药方。在读书会举办的这个时空中,所有人都把精力投射在关于书与阅读的精神交流上――读书会不具有强制性,如果一个人主动选择到读书会度过周末的几个小时,他又何必不停滑动手机消磨时间呢?“无论是书店还是读书会,只要用心策划内容,读者会回馈的是互联网时代最稀有的专注时间和消费可能。”

    “上海的读书会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数得上的阅读活动可能只有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如今,上海阅读推广活动无疑处在国内最前沿。所有重要出版社、作家、学者、新书都会选择在上海,选择和这座城市最有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的受众见面。”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总结上海读书会的“四定”――定时、定点、定位、定人。

    “定时是基本上具有一定周期性和规律性,以时间的固化在读者、目标受众中形成惯性和标识度;定点主要依靠实体书店等相关文化场所或阅读文化空间;定人是上海的读书会都有很好的团队,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机制,有一批热心人,有一个灵魂人物。”在阚宁辉看来,在“四定”中,更重要的是定位。“读书会不仅是做新书营销,有时还与市场热点、最畅销的图书刻意保持距离。许多读书会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建立起自己对于内容和价值的判断体系。正是基于这种定位与判断,才形成每个读书会的品牌与风格,让一批读者成为拥趸。”

    把读书会当成一本大“书”策划

    如果说,书店是静态的,读书会就是动态的,两者构成如今上海生动的阅读表情。去年世界读书日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浦东新区合作的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宣布开张。其中,学习读书会是上海第一个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基调的阅读品牌,陆家嘴读书会则契合陆家嘴金融区白领的阅读需求,不仅将时间安排在周五晚间,选题形式也十分灵活。一年下来,双周举办的学习读书会已累积30期,陆家嘴读书会本周将迎来第50期活动。

    越来越多出版机构加入运营读书会。去年开始,仅上海人民出版社就以旗下人民社、书店社、远东社、世纪文景等机构,运营学习读书会、行知读书会、长三角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等多个品牌读书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创办大夏读书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运营陇上书店,“社区大师沙龙”昨晚邀来《达・芬奇密码》译者、上师大教授朱振武解读美国名家经典小说。

    陇上书店也是去年世界读书日开张的新书店,昨天书店“二期工程”文化空间开张,可容纳70―80人开展活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说,这是书店携手华东理工大学、凌云街道共同开辟的集文化空间、党建空间、街道邻里汇“三位一体”的新文化空间。

    出版社运营读书会,读的是否仅是自家出的书?世纪文景编辑雷静宜是陆家嘴读书会的运营团队成员,“读书会选题当然有文景自己的新书好书,也有世纪出版集团兄弟机构的推荐,越来越多外地出版社也很看重这个平台。最近一周,我们读的就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新书《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说到底,我们是运营读书会,把读书会当作一本大‘书’来策划。”

    “出版社的使命是出版更多精品力作,这是第一步,如何有效地传播,让读者接受,才算是完成出版整个环节。”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说,出版机构运营读书会,不是办成新书发布会,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喜欢书、喜欢阅读。“好的读书会能激发‘长尾理论’,要瞄准的不只是畅销书,更重要的是发掘阅读价值,让冷门书、小众书找到目标读者。”王为松说,读书会是阅读的一个载体,对出版机构来说,或许也是更清晰的用户画像,“帮助我们知道读者在哪里,读者需要什么”。

    记者手记

    要做“网红店”,更要做“阅读者的店”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但阅读并非一日之功。

    在上海,多少个周末,大大小小的读书会在进行着。经过街角,会发现又有一家新书店亮起灯来;走过家门口图书馆,发现又有新服务推出……围绕阅读,出版机构、书店、图书馆、读书会的合力,形成一座城市生机勃勃的“阅读力”,传递阅读的能量,改变城市的景观,改造城市的面貌。

    借由一个大家喜欢的空间、场所,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图书,远离尘嚣和浮躁,安安静静地阅读一本好书,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这是经历过寒冬、重新成为城市商业体重要力量的实体书店想要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只有阅读的基础人口多了,书店才不会被诟病为“不用交税的咖啡店”。对积极投身读书会运营的出版机构来说,好的书店越来越多,好的读书会也越来越多,好书、小众书、学术书,才有了更多走近读者的机会。对以书为最大“财富”的图书馆来说,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书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

    借用一位书店经营者的话来说,我们不仅要做“网红店”,更要做“阅读者的店”。在阅读者的城市,阅读必定不只是某一天的“网红”话题。(解放日报记者 施晨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