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中心城区怎么居家养老?静安寺街道出“实招”推进上海民生改善
  • 中心城区怎么居家养老?静安寺街道出“实招”推进上海民生改善

    时间:2019-04-04 19:03:42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上海4月4日电(梁鸿儒 吴一航)老年人活动屋从一公里外搬进了百米内的居民楼;家政服务员从一天一换的陌生人变成了共叙家常的老朋友;安全监护系统从摄像探头转换到智能设备……近年来,静安寺街道创新机制优化养老供给,不断改良服务措施,为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了“静安寺样本”。

        嵌入居民区的服务圈 让老人生活更安心

        近年来,静安寺街道依托社区资源,积极打造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乐龄生活馆为平台,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在静安区愚谷村乐龄生活馆的小院里,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话家常。80多岁的马奶奶便是其中一位,她每天早上来到乐龄生活馆,直到吃完晚饭才回去,“这里吃饭很方便,菜每天都换,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旁边的休息室可以睡觉,还能扦脚,身体不舒服了他们还会请医生过来帮我们看病,让我们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养,特别温暖。”她说。

        马奶奶经常光顾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是静安寺街道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一个支撑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附近单元的老人每天都会来这里吃饭、聊天、晒太阳、看电视。华东医院、华山医院的医生经常过来为老人们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还会为老人们讲解最新的医疗资讯。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作为上海市人口高度老龄化的社区之一,静安寺街道老龄化水平超过40%。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服务的便利性相较以往也大大提高。截至日前,静安寺街道已在其11个居民区内设立了6个社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将原本的“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直接嵌入居民区,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服务。

        以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为例。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助餐、助浴、理发、扦脚、洗衣等60余项生活服务,其中助餐服务,一天三顿,全年不间断配送。据悉,静安寺街道2018年共服务老人71.7万人次,仅助餐一项就提供42万余客。

        静安寺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覆盖式、嵌入式养老服务点的构建,提高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让老年人在社区里生活得更安心。

    图为静安区愚谷村乐龄生活馆里的老人们。新华网吴一航 摄

        团队有温度 社区服务更暖心

        几乎每位乐龄生活馆的工作人员,都能准确地说出任何一位来往老人的名字,包括住哪号楼、爱吃的食物等等。老人们评价这里的工作人员:耐心,专业,像自己的儿女。

        “我们的团队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有专职人员40余人,正式上岗的专业服务人员400余人,大部分人跟着团队有十几年了。”静安区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负责人方佩儿说,2010年开始,静安寺街道便着手打造第一支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化队伍,由政府及街道出资,将队员们一批一批送去培训“家政+护理”知识。华东医院、华山医院、福寿康居家康复护理机构等一批专业单位也联手帮助街道培养专业的康复护理型人才,现在团队已经有200余人拿到了各类专业服务证书。

        70多岁的马恩求对这支队伍充满了感激。“街道家政服务队伍业务素质高,护理能力强。还为我们这样的家庭提供100小时免费家政服务,缓解了我不少生活压力。”马恩求说,老母亲98岁,患有老年痴呆、高血压和心脏病,已经卧床四五年了。家政服务员不仅帮老人洗澡、理发、扦脚,还会进行一些康复护理,老人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青凤护理站的工作人员林洁从医院退休后便加入了街道为老服务队伍,“每个人都会面临养老问题,现在为他们服务,也就是为将来我们养老打好基础。而且,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我们也觉得很安心,蛮有意义的。”林洁说。

    图为静安寺街道住户马恩求和他的母亲。新华网吴一航 摄

        无感“电子眼” 安全陪护更贴心

        一个电子标签就能对老年人实现定位,戴一块腕表就能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实时监护,一个监控探头就能看到老年人的一举一动。这些现代化手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独居老年人在监护上的难题,但在生活隐私方面,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一位社区独居老人透露,他家里曾经装过一个摄像头,装完过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不自在,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看着自己,觉也睡不踏实了。

        静安寺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了解了老人们的想法感受后,街道便开始着手寻找解决办法,如何在不影响独居老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我们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思路,包括监测煤气、电的使用,但结果仍然不具备普遍性。有的老人非常节省,睡的也早,家里几乎不用电。”

        “根据这些独居老人的生活特点,街道从2018年开始引入‘水管家’设备,作为生活必需品,老人们每天都会用一定量的水。”该办事处负责人说。

        据悉,“水管家”是安装在自来水主管道,监测该户用水量的设备,设备可实时向系统反馈收集的数据,通过分析,最终为每户生成相应的标准报告,对于数据有异常波动的住户系统还会及时发出警报。

        该负责人表示,“水管家”安装的位置不突出,不大影响老人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涉及老人隐私方面的尴尬。目前,静安寺街道已经为200多户独居、孤寡等老人装了“水管家”,老人们对这种“无感”监护方式也表示认同。

        静安寺街道从最初的“送一顿餐”到建立“为老服务中心”、打造“乐龄生活圈”,服务老人在食、医、护、学、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区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实践证明,为老服务不仅是机构、床位数的增加,更要做成一个体系,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

        在推进为老服务工作中,街道主动向前一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工作,并整合了一大批如华东医院、上海戏剧学院、美丽园大酒店、孙克仁敬老院等单位机构加入。从理发、扦脚、爱心助餐到医疗康复、法律援助……街道为老服务后援力量日益强大,服务质量和爱心指数也不断提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静安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尽己所能完善各项服务内容,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含金量”更高,幸福感更强。

    图为静安区愚谷村乐龄生活馆的活动室。新华网吴一航 摄

        在养老服务领域,静安寺街道将继续探索、完善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多元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如何更人性化地为老年人提供帮助;面对独居老人巨大的陪医、陪夜护理需求,政府补贴的免费时间已经不能满足;中心城区地价高,养老床位匮乏……这些都是摆在静安寺街道面前的一道道待解题。

        静安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2019年街道将继续推动各项养老服务工作落地落实,积极对接区、市养老服务资源,根据社情民意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让老年人在社区里“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