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垃圾分类,让外籍居民由疑惑变折服
  • 垃圾分类,让外籍居民由疑惑变折服

    时间:2019-02-14 17:41:09  来源:文汇报  作者:

    “上海也要垃圾分类了?中国人也能做好垃圾分类吗?”

    当工作人员上门介绍垃圾分类计划,住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的4000多名老外――他们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于辖区22个小区――送上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包。

    最擅长垃圾分类的日本人心里八成是不信的,眼神中的问号几乎要跳出来:你们行吗?

    看上去特别忙的印度人似乎有点“躁”:谁有空啊?

    最让人意外的是罗马尼亚人,他们家里的生活垃圾从来都是分好类的,一听小区物业也要分类,满脸写着:I'm in。(我加入了)

    ……

    关乎“门面”并考验“内在”的事

    靠着这样挨家挨户的“攻势”,程家桥街道于去年底实现整区域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小区、社区单位、街面商铺全员参与。外籍居民更是不用说――要说国际化,垃圾分类也算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生活方式,老外虽然第一时间有点犹疑,但真的接纳起新的社区规约来,还是相对顺利的。

    上海有三分之一外籍居民住在长宁区,作为“上海的西大门”,长宁是很多人进入上海市区、获得上海印象的第一站。程家桥街道的位置更是特殊,它位于长宁最西端,占辖区面积的五分之一,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就属于该辖区,有点“门面中的门面”的意思。

    对于关乎“门面”并考验“内在”的垃圾分类事务,程家桥街道非常投入,自2017年下半年启动试点以来,他们已取得如下业绩:42个居住小区全部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100%覆盖,居民支持率均超95%、投放准确率基本达98%、破袋投放率达95%、日均资源化利用率达40%至60%。同时,42家社区单位全部跟进落实,7条商业道路上的194家沿街商铺全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分类准确率达到95%。

    馄饨店也懂干湿分离了

    在小吃食肆林立、烟火气息浓郁的程家桥路,排布着67家商铺的260米路段全程不见暴露垃圾――这是街道辖区最重要的商业道路之一,商家密度超过85%,周边还分布着学校、邮局等各种单位,就算不做街面管理工作,也能想像日常卫生管理任务之繁杂。

    “千里香馄饨”店门口蒸汽腾腾,一大锅馄饨在沸水中咕噜噜翻滚。正是中午吃饭高峰,福建人老郑(化名)透过气雾告诉记者,他在这条街上已做了六年生意,“垃圾啊?你去后厨看看就知道了。”

    后厨地方不大,两只垃圾桶并排放在水槽下方,干湿分离。老郑说,他的店里厨余垃圾多,以前都是干湿垃圾混装,扔在马路边上的大垃圾桶。现在有了上门分类清运的车子,他一般在下午两点和七点分两趟处理垃圾。

    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介绍,街道辖区内没有大商圈,7条主要商业道路是垃圾分类的难点区域,小商铺经营业态多、人员流动快,为此,街道要求7名处级干部作为“路长”专责管理各自路面;还将垃圾分类纳入门责管理,鼓励商家自律;同时主动协调保洁公司,每天三次上门收集,如今沿街商铺的垃圾减量率已达40%。

    银行增设垃圾桶开展“二次分类”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程家桥支行网点很可能是这家银行系统内第一个开展垃圾分类的网点。

    “银行网点所有的装修摆设、视觉设计都是统一的,所以增设垃圾桶也得层层报备。我们的员工和保安、保洁人员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事,正在逐步适应。”网点行长蔡鹂介绍,“开展垃圾分类之后,我们阿姨比其他网点的阿姨更累一点,大堂垃圾桶主要是客人使用,不是每个客人都能做到分类投放,所以,每天保洁阿姨还要做二次分类。”

    银行网点的生活垃圾一日一清,工作垃圾则要保留三天。蔡鹂说,过去没人上门清运,他们习惯把垃圾扔到后门的小区;现在保洁阿姨已养成习惯,每天下午一点半左右开始二次分类,两点准时跟清运车交接。

    “感谢您和小黄狗一起保护地球”

    唯一觉得垃圾分类只有快乐没有负担的,大概就是上海市总工会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自从幼儿园加入垃圾分类队伍,小朋友们有了很多新的游戏,老师为他们设计了各种跟垃圾分类有关的活动和课程。

    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拉着去看“小黄狗”,那个黄色外形的箱柜简直是他们的新玩具,每次扔完垃圾,孩子们都会高兴地蹦蹦跳跳。这是长宁区第一台智能回收设备,设有纸类、纺织物、金属、塑料、玻璃、有害垃圾等几个柜子,点击触摸屏,小黄狗开始跟大家说话:“请选择投递类型―请扫码开箱―请输入手机号―箱门已打开,请投递―投递结束,感谢您和小黄狗一起保护地球。”

    小黄狗“吃下”可回收物,就会向对应的手机账号发放“环保金”,总工会幼儿园的账号如今已积累了1300多元环保金。

    “垃圾分类确实耗时耗力,我们做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感动别人一天是容易的,但很难持续感动大家365天。除了持之以恒,还要不断想办法,让这桩事‘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甚至变得新奇有趣。”张源告诉记者,目前街道的商务楼也在对接这套智能设备,今后还有可能向更大范围推广。(文汇报记者 钱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