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盘活街区死角重塑“人气老街”
  • 盘活街区死角重塑“人气老街”

    时间:2018-11-22 17:49: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微更新后的重庆北路328弄7-11号充满文艺气息。(资料)

    江阴路,曾是上海有名的花鸟市场,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随着花鸟市场搬离,江阴路回归平静。不过,新一轮更新已在江阴路街区悄然启动。记者日前获悉,南京东路街道正通过对江阴路及其所在街区的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进行微更新,植入更丰富的生活与文化功能,探索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循序渐进改善里弄社区面貌。

    微更新从小区向街区延伸

    江阴路街区由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围合而成,占地约10.8公顷。街区内最有名的就是江阴路,短短200多米,却诞生了上海第一个专业花鸟市场。1990年,江阴路市场改旧式棚摊为入市经营,规模达到顶峰。2001年,江阴路市场改造,大部分店铺移到别处。

    记者日前来到江阴路,只见不宽的道路两边大多是石库门里弄,红砖褐瓦的新里、白墙红窗的旧里各具风情。整条路看上去比较杂乱:里弄内随意拉出来的电线在马路上空缠绕;沿街一些经营花鸟鱼虫的小型店铺敞开大门,摆放着水缸以及毫无美感的塑料容器;各种缺乏设计感的店招店牌早已褪去颜色。

    街区内有个名叫顺天村的老式洋房小区,建于1936年。当年张幼仪从欧洲留学归来,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一职,顺天村便是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职工宿舍。“去年,我们在承兴里等里弄小区进行微更新试点,效果很好。今年,在顺天村调查发现,居民对微更新呼声很高,但如果仅限于小区内部更新,居民觉得不解渴。”街道负责人说,今年街道将微更新从顺天村小区延伸到街区,涉及江阴路及周边街区,探索美丽家园与美丽街区联动微更新。

    江阴路街区毗邻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弄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延续着居民不同的生活形态。街道希望将江阴路街区打造成“真实的城市历史馆”:在保持建筑与街区时间感的同时,通过微创式改造,在街区融入更多符合当下生活观的内容,激发产业业态、生活形态中的活力,将文脉挖出来、将艺术引进来、让文化沉下来。

    尽量恢复小区历史风貌

    老式小区缺少公共空间是共性,但顺天村居民仍提出,希望有休憩、纳凉的公共空间。街道与设计师实地走访后,见缝插针打造公共空间。小区有条弄堂本来有个镂空设计的门头,有些破败,也没什么使用价值,设计师将其改造成藤架,沿着藤架两边摆上公共座椅,当紫藤爬满藤架,这里便是一处纳凉点。

    顺天村有故事有历史,但时间变迁,小区很多细部都被人为改动,此次微更新将尽量恢复小区历史风貌。几个出入口如今造型现代,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协调;靠近成都北路一侧的一个主要出入口,门口显眼处有物业收费亭、门卫亭与水泵房,出入口有些局促;物业收费亭利用率不高,每周两次物业公司会派人在这里等待居民上门缴纳物业费;门卫亭与水泵房外观老旧,与老洋房氛围格格不入。在微更新中,物业收费亭将被拆除,功能并入门卫亭与水泵房中,门卫亭与水泵房则将进行外部更新。

    如今的小区都相对独立,不同小区居民间少有交集,此次微更新另一大亮点是盘活原来街区上的一些“死角”,为居民打造共享空间。重庆北路328弄7―11号是条小马路,两米多宽、近百米长,直通江阴路。小路上穿行的居民较多,但路两侧除了小区围墙与几户人家的大门,没什么风景可看。在微更新中,这里打造了一处曲径通幽的场景:在入口处进行一些修饰与装点,形成富有仪式感的门头;街道还租下小路旁一幢建筑底楼,开设共享空间供社区居民活动。顺天村靠近成都北路一侧的外墙旁有一幢二层小楼,原先被出租,街道将其收回,与设计师一起进行改造。在这里将建造一处小型展示馆,首期展示江阴路街区的历史变迁。(解放日报记者 唐烨 实习生 邓新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