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宝山人民真辛苦,每天要吃二两土!”十多年了 扬尘还在飘?
  • “宝山人民真辛苦,每天要吃二两土!”十多年了 扬尘还在飘?

    时间:2018-08-09 20:08:4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刘雪妍

    原标题:“宝山人民真辛苦,每天要吃二两土!”十多年了,扬尘还在飘?

    “一开窗就吃土!”

    宝山区联谊路501弄鑫鑫花园的张阿姨

    忍受家门口的扬尘已十余年了

    她致电上观新闻热线反映

    而宝山区环保部门告诉记者

    扬尘问题的确是宝山空气环境质量的短板

    它的源头、管理难点、痛点在哪?

    为何同时困扰着居民和管理部门?

    屡禁不止背后有什么“利益链”?

    宝山区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宝山人经常自我调侃:“宝山人民真辛苦,每天要吃二两土。一日三餐还不够,晚上还要补一补。”

    数十年了,扬尘问题有望彻底根治吗?

    灰尘有多大?

    衣服被子不敢晒,一抖一层灰!

    “因为灰尘多,不管春夏秋冬,家里都不敢开窗换气,又怕晚上睡觉被吵醒,所以家里沿马路朝南的房间基本不住人。”

    即使早上冲洗,下午也会落灰的阳台。

    张阿姨说她是鑫鑫花园小区的第一批居民,和混凝土搅拌厂隔路而望。2003年买房时,她担心过会有噪声和粉尘影响,但听说厂子会拆,就买了。谁知入住后发现,朝南的房间落灰非常严重。平时通风只能靠空调,唯有在车少时和下雨天,才能抓紧时间开窗通风。

    楼下程先生也表示,他家的衣服和被子都不敢晒,如果晾出去,收回来一抖就是一地灰。

    同楼郭先生补充道:刚搬来时家里是单层玻璃,可阳台里面每天积尘很厚;并且夜间卡车噪声很大,所以他自行安装了双层玻璃;可这也没能改善多少,灰尘还是经常造访。他买了水枪,天天冲洗阳台外面的晾衣杆。

    张阿姨指着小区门口705路公交车牌告诉记者,因为扬尘太大,居民们基本不敢站在站牌下等车,一般都是躲到沿街的房子里,隔着玻璃看车来了才赶紧跑出去。

    部分问题解决了

    但扬尘仍是“老大难”问题

    居民们把扬尘的矛头指向了小区正对面的混凝土搅拌厂,认为那些搅拌车不仅是扬尘源,而且夜间出入和装卸的噪声也让他们头疼。

    对此,居民区吴书记表示,居民们一直在投诉,涉及的问题从扬尘、卡车和集装箱车噪声,到夜间作业、道路整修等;部分问题解决了,但像扬尘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却一直存在。

    小区居民等车的公交站台。

    对面搅拌厂:都来怪我们,我们也困扰

    小区对面中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部沈经理告诉记者,厂区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都没问题,可居民就是盯着他们不放,忽视了马路上的土方车、周围砂石料码头以及小商品物流仓储公司来往车辆带来的扬尘。

    居民们烦扬尘,其实他们自己也饱受其困扰。他表示,厂区始终在有水和封闭环境中作业,同时根据手机上的监测数据来进行覆水。当颗粒物处于静态时指数是0.06,干燥环境是3倍,尘积得厚时有9倍,严重时会超过标准1。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指数,显示为0.036,表明此时颗粒物是“静态”的。

    对此,宝山区环保局韩局长表示,虽然厂方强调混凝土搅拌整个工艺都是在湿润环境中进行,在生产中不存在大面积扬尘;但来料的运输、物料的倾倒、料槽的搅拌,都还存在着石灰粉溅出的可能。同时,因为厂区道路不平容易积尘,加上设施陈旧,会有“跑冒滴漏”现象出现;而且降尘措施也较单一,水喷淋效果不佳。

    不平整地面凹陷处的积尘也是扬尘源之一。

    “手一抹全是灰”的僵尸车泛滥

    占道堵路谁来管?

    记者看到,直对水泥厂大门200余米长的联谊路500弄,是进出厂区的必经之路,仅容两车通过的路面上停满了卡车、面包车、轿车等各式车辆,占掉了一半道路;车身下则积聚了数厘米厚的尘土,有的车窗已被传单和广告覆盖,手一抹全是灰。

    联谊路500弄路边僵尸车不少。

    沈经理说,这条路不仅是水泥厂进出的必经之路,周围诸多企业也都只能走这条路,怎么都绕不开。可道路目前已被私人卡车与僵尸车堵死,企业之间都没办法借道。水泥厂负责人薛先生表示,占道车辆不但影响正常通行,而且总是占据地面道路,导致路面已有的凹坑无法进行整修,渐渐成了积尘坑。“每天的清扫保洁都难进行,最后导致积累的尘土被开出去的车辆带到联谊路上,扬到老百姓家门口,他们怨气自然大。”薛先生认为,因为这些占道车,导致厂里无法彻底清理这条道路;厂里曾打电话报过警,但情况仍没改变。

    薛先生称该道路属于胡庄村委会管辖,村委会应有权设置路障,通畅道路。但村委会朱书记则表示,这条路不归村里管,是由原农垦局征地,光明集团代征了这条路,又将土地出租给了其他企业。只是出于对周边环境的考虑,村委会才帮忙进行过清扫。并且弄堂不同于道路,交警部门表示也难以执法。

    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巨大的利润

    居民们有着“切肤之痛”的扬尘问题,多来自于道路和附近工地的积尘;但更让宝山区职能部门头疼的是渣土车:它们跑冒滴漏、偷倒乱排渣土,带来了严重环境影响。

    记者来到杨行镇泰和路和江杨北路交汇处,路上和高架上大型集卡川流不息。杨行镇城管部门张队长介绍:高峰时段,这条路上的渣土车一天能达到1000车次,一般也有300-400车次,普通的运货卡车甚至达到万辆以上。

    泰和路与江杨北路交界处车流川流不息。


    泰和路与江杨北路交界处的施工路面,施工完毕后没有按照要求覆盖纱网防止起尘。

    与渣土打了30年交道的张队长告诉记者:渣土的运输成本为每方65元左右,处置成本为每方110元左右。而对于违规运输、偷倒乱排的违规运输方,一般只要30元就接单。如果是直接乱倒,不是运送到规定的渣土处理站,工地方更是直接“省”下110元的处置成本。一般工地渣土都以万吨为单位,这其中就存在了惊人利润。

    在这个利益链中,除了违规运输车队和工地方,还有“黄牛”存在。当工地需要运送渣土时,面对正规车队每方60元以上的价格,“黄牛”提出的30元、甚至25元每方的接单价格,自然让工地方心动。

    为躲避城管,这些违规车辆通常选择深夜出动,关掉GPS,从工地内运出渣土,前车开道探路,后车紧紧尾随。因为本身就没资质,所以根本不会采取封闭措施,“跑冒滴漏”严重。而且,为省油费和垃圾处理费,这些车辆从来不会去到正规处理点,通常是找一个摄像头覆盖不到的地方肆意倾倒,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在这种恶性竞争的情势之下,有资质的渣土运输车队能否合规运输排放,也令人存疑。

    有什么措施来解决扬尘扰民的难题?

    今天上午,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少军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做客2018“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范少军对该问题不回避,直言“扬尘问题确实是困扰宝山的一个重要难题”:宝山是上海重要的钢铁、港口、能源基地,产业形态偏重;另一方面,宝山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全区在建工地有429个,还有80个内河码头,17个搅拌站,约200个集装箱堆场,其他非金属堆场600多个。运输工具主要是卡车,宝山马路上跑的55%是卡车,其中70%又是集卡,客观上容易造成扬尘。卡车好比扬尘界的“蜜蜂”,“蜜蜂”飞来飞去,就把扬尘弥漫到整个城区。

    所以扬尘源,主要还是业态问题。联谊路川路区域,扬尘扰民是个长期问题,全市每天都会公布哪个地方扬尘最严重,这个地方经常上榜。

    最近我们正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抓扬尘,首先政府要主动发现,要知道哪里有扬尘,要主动作为。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群众才可能有获得感。有的地方有没有扬尘不用监测,肉眼就能看到。

    这几年宝山一直在抓扬尘,从降尘量来看,原来我们每月每平方公里有13吨的降尘量,市区只有五六吨;现在市区降到4吨,宝山也降到4吨左右,基本接近市里平均水平。虽然我们的空气质量在好转,但AQI指数不代表某个地方居民的幸福指数,因为他家里就是扬尘严重,他晒出来的被子就是有灰,所以我们还是要重点聚焦这些地区。(更多回应和措施可点击这里查看)

    宝山区一位干部说,现在记得“每天要吃二两土”的顺口溜的市民越来越少,环境正在一日日变好,但要根治诸如扬尘这样的环境痼疾,给老百姓更高的生活品质,还需要相关部门在大调研的基础上,从源头产业转型,从过程严管严控,坚定打赢扬尘攻坚战的决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