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援建工作到期上海老师却说“不走了”西藏孩子乐坏了
  • 援建工作到期上海老师却说“不走了”西藏孩子乐坏了

    时间:2018-08-04 19:50:31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3日报道:自从去年8月1日进藏以来,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在藏工作已经将近一年。离工作队返沪的日期越来越近,在援藏教师们与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本地教师、学生依依惜别之际,却有几位援藏教师自愿申请在雪域高原继续援藏,继续奋斗。听说自己喜爱的上海老师“不走了”,不少西藏孩子激动不已。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受孩子欢迎?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干部刘刚:留藏期最长的援藏干部

    当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选择援藏,本来只有一年时间,但是,他对西藏和援藏工作接下来浓浓的情感,留任了一年。当又一年结束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他选择了再留任一年半,转岗承担“万人援藏援疆计划”上海十五名职校教师对口支援日喀则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团队管理工作,这样,他将总共援藏3年半,是上海历届援藏干部人才中时间最长的。

    他说,在西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务之急,日喀则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新校,好比初生的婴儿,需要各方面的关爱。特别是课程建设方面,需要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我选择转岗,也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日喀则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一份贡献。”

    洋泾中学南校校务主任卫琪:女儿替他照顾长辈

    西藏远离上海,两地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极大,给上海援藏教师们带来的诸多不便,但是,他们敢于克服困难,勇于挑战,那些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是他们援藏工作中的调味品。因为,他们牢记使命――援藏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在初定的援藏一年工作即将结束之际,他申请了继续留藏工作。因为,援藏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不断的完善,才能有所成果。卫琪老师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去付出,那么援藏的工作就一定能大获成功。我愿意付出我微不足道的一点力量。”家里双亲都已年老多病,但是她们还是非常支持他。女儿告诉他:“老爸,你是个勇敢的人,我支持你。我已是个大学生,我有能力照顾自己,也会照顾好妈妈,爷爷奶奶,你放心!”

    市东实验学校教师、科研与评价中心主任郑东刚:返沪手术后依然入藏工作

    援藏一年来,尽管远离繁华的上海大都市,面对高原缺氧、干燥的环境,但是郑东刚老师还是自愿申请继续援藏一年。他说初衷有二:“一是援藏的目的是尽自己所能为了提高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生活在12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藏族人民有着更美好的生活,来到西藏后有着深切的感受,本地教师长期在藏工作,很不容易,自己深受感动,藏族学生淳朴的心灵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二是自己负责教科室的课题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自己继续援藏一年有利于这项工作的继续开展。”

    其实,郑东刚老师也有着自己的困难。一是身体欠佳的妻子除了一周上六天班、日晒雨淋,还要承担了家庭中的一切事务,但是妻子理解、支持他的继续援藏决定。另外,他在2018年春节返沪休整期间做了结石手术,不过这些,他都不愿意多说。

    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郁龙:援藏不能只是“来过”

    2017年8月进藏,2018年5月主动报名延长一年。他有一个5岁的儿子,今年上幼儿园中班,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发烧,几乎每个月都会光顾儿童医院。妻子也是一名高中教师,平日里教学工作也很繁忙还要照顾家庭,父母及岳父岳母都年岁已高,退休在家,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病早就找上了门,跑医院已是“家常便饭”。

    西藏的学校领导和他商量,“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依靠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最短时间发挥最高效率实现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你在这一年的援藏过程中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对学校的很多信息化的设备和使用也很熟悉,要让学校信息化真正不间断的发挥作用,为西藏教育的发展发挥最大作用,如果再派一个新人接手你的工作这个熟悉的过程可能会很长。”这句话打动了他,他想作为一个党员能来援藏接受考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能受到当地肯定也是一种幸运。

    当他看到藏区贫困户的生活就忍不住掉眼泪(一年家庭人均收入3600元就算脱贫),看到藏区孩子对知识渴望的眼睛,他就有一种责任感,想要把自己的全部才能和知识传递给他们,因为知识和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他希望他的援藏工作不只是来过。当他把援藏期再延长一年的想法和家人沟通时,家人也都非常支持,。

      松江区新桥中学数学教师兼备课组长王池国:为孩子进步依然留下

    王池国老师在援藏支教的这一年任教初二年级,孩子们很朴实,他们勤学好问、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打动了他。很多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原先采用的方法不是理解而是死记硬背,王池国老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努力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解所学知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一年地努力,他很欣喜地看到许多孩子在数学思维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8月份开学,他们升入初三,这一年值得期待,他很想看到自己努力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于是毅然决定留下来了!

    王池国老师的父母身体都不好,前几年,父亲因胃底间质瘤手术后,至今吃饭吞咽困难;母亲双腿骨刺外加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但王老师主动克服了这些困难,将孩子们摆在了第一位。

    二工大附属龚路中学物理教师兼校科技辅导员韩正鹏:心的另一头系着高原学子

    韩正鹏老师在实验学校担任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一年前,他暂别上海、告别龚中的同事、告别亲爱的家人,面对不一样的气候、不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学生,他义无反顾、孜孜以求。去年他利用寒假回沪休假期间与上海焕皋基金会会长交流沟通,吕焕皋先生欣然同意捐助实验学校一座地质科普馆,并委托他做好该项目对接工作。

    韩正鹏老师有两个孩子:新学期将要读初一年级的女儿和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每次谈到他的孩子,他脸上总是流露出愧疚之情,感觉对不起他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在他们的身边,陪他们玩耍、辅导他们做功课,而把所有的重任都扔给了身体单薄的爱人。一年后,他的援藏之旅还将继续,不是不思念家人,不是不想陪伴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心的另一头也系着身处高原的实验学校学子。

    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数学教师、心理教师钟颖杰:弃小家,为大家

    钟颖杰老师说:“舍不得这里教了一年的学生,看着学生期盼我留下的眼神,我想再留一年。”他在援藏工作的一年中,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每课一练。到本学期结束,已经编写完成《七年级下册每课一练》、《八年级下册每课一练》,他还希望将初中学段剩余的四册每课一练编写完毕,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校本训练体系添砖加瓦。

    钟颖杰老师家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年幼的孩子们很想念他。最近,他的妻子换了工作单位,需要从头开始(带两个班级的语文,还要做班主任),两个孩子都是依靠家里的双方父母帮忙带着。但是为了援藏工作,他弃小家,为大家。

      松江区第四中学教务干部、历史备课组长孙亮:铭记教育援藏的初心

    2018年7月,孙亮老师选择了继续援藏。他说:“我仍然始终铭记教育援藏的初心,认为,首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很神圣的事情,我们是以自身的行动在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的国家战略,它赋予了我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择教育援藏,一方面要克服高原反应对身体的冲击,另一方面需要舍弃上海相对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去战胜远离家人、亲朋好友后带来的孤独和寂寞。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他们的付出换来无价的收获

    据上海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队长傅欣介绍,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对口支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是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目标是“具有上海特色、西藏特点的自治区示范性精品学校”。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40名成员,全男同志。第一批专任教师援藏(2016年8月―2017年8月)结束后有2名教师志愿继续留下,第二批新加入专任教师中34名。第一批平均年龄36.5,第二批平均年龄39.2。

    正是这个年轻的团队让日喀则的孩子们又了长足的进步。“上海援藏教师来的一年多来,对我们教学质量突出的重视。通过沪藏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这届毕业班的中考总平均分与初二时相比提升了110分,汉语、英语、数学、物理、政治五门单科成绩排名第一,学生最高分678,第一次包揽了日喀则市前三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