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郭震洲:技术创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 - 上海新闻网
  • 郭震洲:技术创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 - 上海新闻网

    时间:2018-07-20 23:32: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中新上海网2月22日电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体系正在向均匀化、高覆盖的普惠目标转变,让更多的人能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未来中国新金融事业的重要职责。

    潜力巨大仍有瓶颈

    近年来,普惠金融获得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蓝海市场潜力。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涵盖了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等。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6000万户至7000万户小微企业主和商户、1.2亿至1.5亿低收入工薪阶层人群、1.8亿至2亿农户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尚未享受到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

    由于消费观念上的差异,我国居民杠杆率(负债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5年美国“消费信贷总额/消费支出总额”达到29%。我国2015年这一数值仅为14%,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由于普惠金融面对的客群是广大的中小微借款人,他们征信脸谱模糊,又缺乏有效抵押物,再加上地域分布十分分散,因此普惠金融运营成本非常高。运营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包括从前期的数据采集、中期的信审以及后期的贷后管理。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所服务的大企业由于单笔业务数额巨大,且财报表完善,因此人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从2005年联合国首次推出普惠金融概念后,各国的普惠金融事业仍还有较大的空间等待挖掘。如何在成本和效率之间做到平衡,这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方向:普惠金融数字化运营

    那么,发展普惠金融的出路在哪儿呢?答案就是数字普惠金融。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定位: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普惠金融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定位服务对象后,在产品设计、风控流程、运营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新和改善。

    二、技术: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金融科技,将普惠金融规模化。数字技术的升级和应用,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用户管理等变得更准确和易获取,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让风险定价更科学。

    三、生态:打造包括征信、风控、信贷、支付、保险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闭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是一种生态。

    四、合作: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打造核心竞争力

    真正做好普惠金融需要的是兢兢业业地精细化运作,根据各自资源、能力、专业度找一个小的切入领域,做细做深。

    具体看,金融必须拥有成熟的风控体系,风控起源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成长中的普惠金融来说,数据则成为风控的基础资源。普惠金融时代,风控的核心是“大数据资源+风控模型”。

    “大数据资源+风控模型”并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和数学模型的组合,而是数据采集、数据利用以及风控模型为核心的流程作业模式等一系列的金融工程形成的整体风险运营管理体系,最终将数据转化为精准的风险定价。(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