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儿中心“无哭声”主题手术室诠释走心医疗服务 - 上海新闻网
  • 上海儿中心“无哭声”主题手术室诠释走心医疗服务 - 上海新闻网

    时间:2018-07-20 22:54:04  来源:原创  作者:







    中新上海网3月17日电 (夏琳)哭声,总是一直是儿童专科医院中经典的“背景音乐”。特别是手术室门口的身嘶力竭的哭声,是苦难、是恐惧、是分离。在这里,我们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父母的眼泪、揪心与不舍。的确,苍白的白大褂、尖锐的针头、冰冷的器械、难以下咽的麻醉药以及注射时的疼痛让每个孩子都望而生畏。曾有麻醉科医生感叹,在手术室门口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性”。无论是贫穷的家庭,普通的家庭,或者是非常富有的家庭,家长在面对孩子痛哭的时候的反应却是惊人的一致,孩子的哭声真的能够直接戳进家长内心深处。作为儿童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管理者,我们不仅反问,原本给人以重生的美好之地,缘何表现得如此可怕,如何才能用医者温暖融化悲泣哭声?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全市最先提出“打造无哭声医院”的口号,不仅关注于患儿的生理疾病更关注到患儿的心理呵护。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论证,全市首个主题手术室闪亮登场,以“温暖的海洋”为主题的手术室使“无哭声医院”又踏出坚实一步。一位手术患儿家长感慨:我看到的不仅是漂亮的手术室,更看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走心’的医疗服务。

    据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年开展手术达到2.26万例,平均每天要进行大大小小手术60多台。在如此繁重的负荷下,病患和医生都倍感压力。研究显示,儿童术前焦虑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约为60%,1-3岁儿童的分离焦虑几乎为百分之分。术前焦虑不仅对患儿造成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利于手术的生理变化,同时,幼儿期所受的医疗心理创伤对今后的心理发育更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儿中心首先聚焦儿童专科医院中哭声最集中的手术室。医学杂志曾经刊登过专业评估,优美的环境设计对睡眠与病情的改善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基于这一研究,儿中心联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对手术室功能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实现手术室“无哭声”,就要从硬件环境、医疗流程和细节服务上打破传统医疗专业上的束缚,从患儿及其家庭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融专业与人文于一体。

    “海洋”是首先跳入医护团队和设计团队的脑中的画面。温暖的海洋,代表着宽广、平静,犹如母亲的怀抱给人以安全感,更似一双温暖的大手牵引着孩子去探险未知的世界,给人以勇气与力量。为此,设计团队与手术室医护人员联手将艺术融入医学,把温暖、美好的“海洋世界”搬到了手术室。手术室的正门变成了“灯塔之门”。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正门描绘的矗立大海上的灯塔,是海洋中的指路明灯,指引并照亮航船前进的方向,同时象征着守护与希望。入室接待处从传统的操作台变成了一艘海盗船,意在用真心为孩子扬起爱的风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为孩子的健康未来保驾护航。手术室大门打开后则是一派阳光灿烂海边度假的景象,触控的彩虹灯是消灭患儿哭声的一大利器, “隐藏”的术前准备室仿佛就是一个儿童乐园,舒适的儿童躺椅、毛绒绒的公仔、帅气的小汽车、从学龄前的绘本到学龄期的童话书、科普书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各个年龄层儿童的需求。用叙事性的主题空间设计,可以降低小朋友的恐惧感和家长的焦虑感,同时为医护人员们营造一个更轻松高效的工作环境。

    全新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然而,真正实现“无哭声”还要改变传统的医疗流程。首先,改变患儿从病房直接进入手术室的传统模式。孩子从“绑”在床上变为由母亲怀抱着一路护送到手术室,“怀抱”对孩子和母亲来说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设置了“术前准备舱”,患儿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如同海洋主题的手术准备区域,在术前准备舱家长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绘本、游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孩子们平静下来,连父母也通过阅读纾解了自己的紧张。麻醉专职护士根据医嘱给予患儿口味适宜的镇静糖浆,并对患儿用药后进行监测,待患儿入睡或充分镇静后,由手术人员将患者从“术前准备室”中接进手术室,实现患儿与家长的无痛苦分离,消除分离时的哭声。这一路走来,“无哭声手术室”打破了许多传统医疗专业上的制约。

    手术室负责人表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医护人员得出引起哭闹的主要原因:与父母分离时的恐惧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抗拒,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时动作不够轻柔,本身身体的不舒适,难以接受的药物或有创治疗等。针对以上原因,手术室为怕冷的孩子准备了暖毯,为胆小的孩子准备了玩具和绘本,为紧张的孩子准备了可视眼镜,甚至为挑剔的小婴儿调配了口味适宜的镇静药,我们坚信只有细节服务才能化焦虑为平和。

    另一方面,稳定家长的情绪对“无哭声手术室”来说也很重要。改造后的“家属等候区”变身为暖色调的“海底世界”,通过术前准备舱的窗口,等候在外的家属可以看到服用镇静药的患儿情况。当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自然地入睡,安静地抱入手术室后,心中的不安和焦虑就可以得到舒解。除此以外,等候区内还配有患儿手术状态更新的大屏幕,家属可以时刻掌握手术进程,一旁的大屏幕则循环播放着麻醉手术宣教录像,让家属能够了解麻醉和手术相应的知识,减轻了等待时的紧张焦虑。

    通过研究数据显示,无哭声主题手术室启用5个月以来,患儿术前准备期间舒适配合度及哭吵率明显改善。术前舒适配合度从63.2%提高至89.5%,哭吵发生率从36.8%降至10.2%,患者满意度从68.8%上升到96.7%。无哭声手术室成效可谓十分显著,我们也希望这一模式可以在更多儿童专科医院推广。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副书记季庆英表示,儿中心自开院起就引入了“艺术在医院”理念(起源于英国)。所以,在儿中心各个角度都可以发现艺术元素。我们在全国最早举办儿童绘画比赛,是国内首个用儿童画装扮苍白墙面的儿童医院,又比如,门诊大厅巨幅儿童画墙始终吸引着患儿和家长们的眼睛。近年来,在影像诊断中心、静脉补液室、住院病区处处都有孩子们喜爱的艺术和卡通元素。我们说,“温暖的海洋”主题手术室是儿中心打造“无哭声医院”又一成功案例,儿中心正不断打破传统,以创新走心的医疗服务打造着“无哭声医院”品牌,实现儿科医护人员的极致追求。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