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跟“上海小囡”穿越回1978年弄堂
  • 跟“上海小囡”穿越回1978年弄堂

    时间:2018-07-20 22:37: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上世纪70年代结婚标配“三十六只脚”。 祖忠人 摄

        二八式自行车、老式公用电话、老虎灶筹码、铁皮青蛙玩具、大白兔奶糖、第一代红白机、小霸王学习机……穿越回1978年的上海石库门弄堂,重返二三十年前的校园和百货商店,会有怎样的惊喜?

        由上海市文联、团市委指导,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收藏协会协办的“始于1978文化·生活·艺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俗收藏展”明天将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厅揭幕。记者昨天先睹为快。展览以一个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上海小囡视角为切入点,用10多个真实场景下的720多件展品,折射上海城市巨变。

        从“三十六只脚”到“三转一响”

        展览的展陈方式没有采用惯常的主题式分类,而是虚拟了一位生于1978年的主人公,通过她口述成长故事串联起整个展览,青年收藏家袁郁正是这个“上海小囡”的原型。“办这个展览,对我们这一辈和我们的父辈来说,是人生的一种回望;对下一代来说,可让他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由于袁郁的年龄与“1978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相近,她有幸成为故事主人公的原型。

        上世纪70、80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一张小方桌、四把靠背椅、五斗柜、大衣橱、夜壶箱、四尺半的大床组成的“三十六只脚”,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结婚的标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三转一响”流行开来。“三转”指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是当时最流行的双卡四喇叭收录两用机。展厅里的一台礼花牌12晶体管收音机是通过“青春上海”网络征集入选的,提供者唐吉慧介绍,舅舅当年花了100元购得这台收音机,他当时月工资只有48元,可以说是“奢侈品”了。

        展览中不乏珍贵的文献原件,石库门弄堂场景里的宣传报栏里,展出了三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报刊文献。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刊登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这篇文章。收藏家葛卫东说,能把这三份报纸都收藏起来的藏家,在全国屈指可数。40年前恢复高考通知的原件,挂在“菁菁校园”课堂场景里,一同展出的还有一份珍贵的1978年高考复习提纲。

        上海制造老品牌藏品悉数亮相

        本次展览还有不少上海本土特色的藏品,是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见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场景中,可一睹第一代股票真容,看到1990年最早在上证所上市交易的“老八股”纸质股票原件。

        上世纪80、90年代的“海鸥”牌相机、“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红双喜”乒乓板、“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等上海制造的老品牌藏品也悉数亮相。在“天涯若比邻”交通工具变迁展厅里,不仅展出了早期的自行车标识、驾驶证,还有我国最早的电动自行车——1985年在上海诞生的永久牌DX-130型电动自行车的购物凭证。1994年,上海第一条地铁开始试运行,收藏家张建平提供了地铁1号线试运行的纸质车票、观光卡等。

        童年时坐过的学步车、摇摇椅,青少年时玩过的游戏机、收集的“小浣熊”干脆面“水浒108将”卡片,长大后使用的大哥大、BP机、手机,成年后经历的东亚运动会、APEC、世博会……在展览尾声,40岁的主人公带着孩子来到“外滩”边,在陆家嘴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切身体会上海城市40年巨变。

        据悉,展览中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观看40年经典广告、影视剧片段、上海美影厂的老动画,也可试听当年的流行金曲,体验红白机经典游戏,还能通过竞答游戏等方式赢取铁皮青蛙小奖品。展览期间,每周一、三、五下午及周末全天开设共15场收藏系列讲座和8场漫画互动体验,并在“文化云”专题页面开展线上互动。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7月19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