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阿卡贝拉的魅力 这些音乐爱好者都找到了
  • 阿卡贝拉的魅力 这些音乐爱好者都找到了

    时间:2018-06-04 16:03:0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包永婷

    图片说明:自强艺术团表演《奉献》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3日报道:“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在今晚举行的上海市民阿卡贝拉音乐大赛颁奖典礼上,自强艺术团现场表演了《奉献》,13个人齐心协力,完美展现了阿卡贝拉独特的魅力。

    阿卡贝拉的意思就是“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音乐”,经过多年的推广,受到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的欢迎,团队已经从十几组增加到百余组。6月2日至3日,由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指导、徐汇区文化局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主办、徐汇区文化馆及上海阿卡贝拉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8上海市民阿卡贝拉音乐大赛”举行。

    自2017年起,上海市民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将比赛组别分为乐龄组、中青年组与少年组。相较于去年21支队伍参赛,今年大赛总计30支团队报名参加,其中以中青年组报名最为火爆,多达23支队伍参赛,最终共15支队伍入选决赛。

      “一个也不能少,我们是个团体”

    15支队伍中,由上海嘉定区残疾人组成的自强艺术团最特别。2016年拿下上海市残疾汇演一等奖,2017年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的艺术汇演,获声乐类一等奖。此次他们走上群文的舞台,第一次参加上海市民阿卡贝拉音乐大赛。

    一般阿卡贝拉团队在六个人左右,一个人担任一个声部。自强艺术团有13名成员,有的视力障碍,有的听力障碍,有的是肢体障碍。两个人或三个人担任一个声部,本身比较麻烦。担任主唱的自强艺术团负责人潘慧强说:“一个也不能少,我们是个团体。”有听力障碍的队员,听得见低沉的声音,但是很容易声音比较高,需要掌握跟其他人的和谐度,大家就一起慢慢调试声音的位置、大小等。

    “我对他们的要求与其他团队是一样的,不是来自娱自乐,是有追求的。他们的付出的要比正常人多的多。”嘉定区文化馆辅导老师任冠英是自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看着他们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仅要通过帮助互相弥补。一般人可以看到谱子就能开始练习和声,他们要首先要把谱子一句句记在脑海里,会唱以后再一起和。”6年来,自强艺术团每周一次的训练雷打不动。任冠英希望以后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比赛以及培训,拓宽他们演唱的风格和类型。

    图片说明:KnowHow(侬好)人声乐团演唱《吟游诗人》

      “阿卡贝拉让我很认真地对待唱歌这件事”

    成立两年多的KnowHow(侬好)人声乐团在颁奖典礼上带来了《吟游诗人》。成员都是出生或成长在上的“80后”、“90后”,立志为创造更好人声而努力。在参加比赛前,每周一次的团练增加到两次,力求将最好的表演呈献给评委和观众。

    “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个人的唱功固然重要,但团队才是核心。”成员之一的张艺原来是玩乐队的,正式接触阿拉贝拉只有一年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碰撞,才使得阿卡贝拉魅力特别大。就我个人而言,阿卡贝拉让我很认真地对待唱歌这件事情,可能小到一个段落、一个音,音准要跟大家融合。可能一个人犯一个错误,整首歌都要重来。”张艺说。

    上海阿卡贝拉文化交流中心执行长陈午明表示,当熟练的团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目前阿卡贝拉的发展已经进入下个阶段。我们会鼓励他们唱属于中国自己的歌曲,比如民歌、民谣、小调,用阿卡贝拉的方式把属于我们文化的歌曲改编、演绎,从而诞生出更多的好音乐和团队,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承,分享给世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