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这个上海娘舅不简单 开了衡山路第一个酒吧,更是魔都网球活字典
  • 这个上海娘舅不简单 开了衡山路第一个酒吧,更是魔都网球活字典

    时间:2018-05-31 15:51:4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原标题:这个上海娘舅不简单,开了衡山路第一个酒吧,更是魔都网球的活字典

    说话中气十足,走路脚底生风,记者眼前的欧阳光良完全不像一个七旬老人。有着四十年球龄的欧阳光良是上海市老年网球协会常务副会长,在上海网球圈里很多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娘舅”,他还是衡山路上第一家酒吧“福庐”的老板。“娘舅”的主业是渔具等户外休闲用品的进出口贸易,打网球和开酒吧只是副业。如今一周三场网球雷打不动,是名符其实的“老法师”。日前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民网球节城开杯嘉宾组的比赛中,欧阳光良照样能跟搭档打败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对手,获得最佳风采奖;他所在的市老年网球协会2队在“奉贤超越”杯网球锦标赛中拿到团体亚军。

    说起打网球的契机,欧阳可是跟正规的网球教练学的。“那是1976年,我在建国游泳池当救生员,认识了当时下放的卢湾区网球队教练。文革结束后,网球队恢复了,他们叫我去打网球,那时候开始学打网球,我可以说是业余选手里的科班。”没想到一接触网球,酷爱运动的欧阳就喜欢得不行,“最早卢湾体育中心的网球场还是沙地,打网球能锻炼身体,还有竞技的魅力,很开心,周末都是一整天泡在球场。”

    欧阳打网球之初,上海还很少有人接触网球,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奢侈的运动。早在1843年,上海被辟为商埠对外开放时,网球作为舶来品来到上海。1876年,以外侨为主的上海网球总会建造了两片草地网球场,那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标准网球场。在中国,上海的网球运动起步比较早,但真正在市民中普及开展,却还是近十几年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上海的网球场加起来也不过几十片。当时,只有徐汇、长宁、静安、卢湾四个区拥有网球场。苏州河以北,还没有一片网球场。

    说起上海的网球场和那些网球元老,欧阳如数家珍,他坦言能够与网球结缘是件幸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经常一起打网球的有二三十人,最多时有五十多人, 我们成立了上海第一个业余网球组织,当时就叫卢湾网球协会,由我拿出600元启动资金。1983年,我们办起了上海第一个网球业余比赛,当时是一个球友提供的赞助。”

    从曾经的一个小圈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网球运动,今年城市业余联赛还首次设立市民网球节,成为上到80岁、下到8岁共享的运动派对。欧阳的四十多年球龄,也见证了网球运动在上海的发展轨迹。1998年,国际网球赛事落户申城,从最早的喜力公开赛,到上海大师杯,再到现在的上海大师赛,申城不但有了高水平的国际网球大赛,也大大提高了网球运动的普及度。据悉,目前全市网球场达到1400片,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在150万。欧阳说:“现在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孩子学打网球的很多,所以建立规范有序的青少年培训体系,非常有必要。”

    最早一批打网球的业余爱好者渐渐老去,上海市网球协会下属的市老年网球协会队伍逐渐壮大。成立已经20多年的市老年网球协会,现有会员人数492人,下设古北、仙霞、老干部等22个分会。欧阳告诉记者,其中90岁以上的会员有11位,仍在每周坚持打球的有5至6人;80岁以上的会员达到20多人,并且每周坚持在各个区、俱乐部打网球3至4次。每年,市老年网球协会有三项传统赛事,包括混双、男双、俱乐部赛。赛事如果没有赞助,欧阳就会自掏腰包,多年来已经投入了四五十万元。“老年人打网球就图个开心,经常打好球还要聚个餐。今年又多了一个市民网球节,老年人也有了更多的赛事活动可以参加。”

    欧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有几年在日本的工作经历,因此养成了下班后喝些小酒的习惯。“回上海后晚上喝酒只能去五星级宾馆,就想着自己开个酒吧,正好小学同学帮助解决了店面。”1994年,衡山路上第一家酒吧“福庐”横空出世,引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酒吧风潮。一年后,他又在“福庐”的对面开了一家叫做“贝尼”的酒吧。每当周末或者有球赛的时候,酒吧里都聚满了人。在“贝尼”的墙上,那张欧阳与纳达尔的合影十分显眼,照片里纳达尔很“青葱”,“娘舅”更显年轻。华灯初上,欧阳照例会来店里,享受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光,很多晚辈也会跟“娘舅”聊聊天,听他讲述自己的网球人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