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短视频时代为什么还需要阅读?听听这些大咖怎么说
  • 短视频时代为什么还需要阅读?听听这些大咖怎么说

    时间:2018-04-23 15:36:3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包永婷

    图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读书活动“大学之道”开讲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22日报道:短视频时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阅读?如何看待深阅读与浅阅读、经典阅读与实用阅读?世界读书日前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读书活动“大学之道”今天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开讲。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从新近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阅读报告中,解读大众阅读情况;新闻主播何婕围绕新书《书单更新》聊聊读书的乐趣与愉悦;包玉刚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科组长熊德勇畅谈阅读的现状、意义和方法。

    报告显示:上海的阅读现状令人乐观

    近年来,阅读的功利性和碎片化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甚至担忧的一种现象,另一方面实体书店复苏,各种读书会方兴未艾,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也持续扩大,办证量逐年增加。周德明副馆长在讲座中解读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7阅读报告》的数据,非常振奋人心。

    图说: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解读《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7阅读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有效读者卡持有量已达到4,528,474张,2017年的全市书刊流通量稳定在6700万余册次。2017年共有83.9万读者在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借过书刊。年人均外借量25.14册,一半以上的读者年外借量超过12册。有一组数据让周德明十分欣慰: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持证量是160万多人,占持证量36%左右,而且外借量占整个外借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30%、2016年的33%,到今年的34%左右。周德明说:“三分之一的书是小朋友借的,一个人如果养成了阅读习惯,这个习惯会伴随人的终生,可以预见上海阅读的明天将会更好。”

    不仅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数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周德明介绍,2017年上海图书馆网站点击率大概1.5亿左右,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以《大英百科全书》为例,2012年3月份该书的印刷本停止发行,只有数字网络版。在2017年这一年里,上海图书馆读者一共检索了30多万次《大英百科全书》。“如果是纸质本32册,怎么翻都达不到30多万次,充分显示了数据库数字资源的优势。”

    只要是阅读都是非常好的

    三位嘉宾都一直认为:无论是浅阅读、深阅读,经典阅读、非经典阅读,只要是阅读总体说来都是好的,并呼吁先从浅阅读开始,别忘了要做深阅读。

    图说:新闻主播何婕分享自己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

    对于何婕而言,读书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喜欢。她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对我来讲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买书,利用任何生活当中的碎片时间看。”阅读是何婕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一种乐趣。读了,有思考,有感受,很自然地就记录下来。她的读书笔记,也结集为《书单更新》。

    图说:包玉刚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科组长熊德勇介绍该校为学生的阅读现状

    熊德勇从老师的角度,介绍了学校里孩子的阅读状况。他透露,“我们学校有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做阅读不只是中文学科和英语两门学科课程里面做阅读,同时其他学科也会读整本的书,比如历史学科也读整本书,科学学科也推荐整本书阅读。”在他所工作的包玉刚实验学校,学生的阅读有三个使命: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他也希望这样的理念能为其他学校的家长认同,让父母成为支持子女深度阅读的力量。

    周德明指出,经典阅读、深度阅读应该提到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经典的阅读是永恒的。不久前上海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共同主办了“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英国作家手稿展,展出了狄更斯等五位英国著名作家的珍贵手稿原件以及不同时期的中译本。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些作家的经典作品呈现或思考人性,对终极问题进行追问,追求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珍视的价值,有着超越历史、地域、民族的普遍意义,历久弥新。

    只要是阅读都是非常好的,这种观点本身就是超功利性的,从“道”的层面而不是从“术”的层面来理解阅读的意义,正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把系列读书活动取名“大学之道”的原因。推出“大学之道”阅读活动,华东师大出版社意在贯通中西,兼容并包,让教育的意义超越功利层面,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