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文保建筑住了40年 精心保护还学党史做义务讲解员
  • 文保建筑住了40年 精心保护还学党史做义务讲解员

    时间:2018-04-23 15:35:47  来源:解放网  作者:何雅君

    原标题:文保建筑住了40年,精心保护外还学党史做义务讲解员

    卧室东面墙上的汉白玉石牌是不能遮挡的 

    71岁的退休工程师赵文来,在黄浦区南昌路老渔阳里2号住了四十年。他家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十月怀胎”之地。每年,赵文来都要接待数以千计的访客到家里参观,为他们义务讲解。为了保护文物,老赵宁可自己生活不便,也不对房屋结构进行任何改动,不遮挡屋内的文物铭牌。

    40年后石牌上金字依旧

    四十年前的一次福利分房,成了赵家搬进文物保护建筑的机缘。1978年,新婚的赵文来夫妇和老父亲挤在自忠路一个9平方米的亭子间里。为了解决职工的居住困难,其妻陈莉芳所在的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安排他们搬进了老渔阳里2号石库门的底楼,卧室东面墙上有块汉白玉石牌。卢湾区文物保护所派人上门关照:“这里是市文物保护建筑,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也是陈独秀故居,还做过上海‘革命纪念二馆’的一部分。墙上这块石牌表明,这里还曾是中共中央工作部的办公地,决不能移除,也不能让家具遮挡了。”

    赵文来和妻子答应,一定会保护好文物,绝不遮挡石牌。因此,赵家卧室里,衣柜、大橱等比较高的家具都是靠西面的墙摆放的。东墙的石牌下摆了一张沙发。空调和圆形钟挂在石牌右上方,距离石牌有好几十公分。四十年过去了,石牌上的金字还很清晰。

    为了保护好房屋的原始结构,赵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牺牲。底楼住房潮湿阴冷,落地门的缝隙较大,冬天风从缝隙里灌进来,全家直打哆嗦,却没有动过那扇门,只是把衣服和被褥加厚御寒。早期的石库门建筑基础设施较差,许多邻居都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有的还装修过好几次。每逢邻居家装修敲墙,老赵都要过去再三叮嘱:“敲得轻点,别把牌子和房子震坏!”

    加入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

    最近,上海正在开展的“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赵文来告诉记者,他也对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进行了专门研究。如果说,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是党诞生的“产房”,那么,老渔阳里2号就是党的“十月怀胎”之地。1920年2月,陈独秀搬进老渔阳里2号,邀请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仁汇聚于此,使《新青年》杂志在这里复刊。同时,这里也在开展建党工作。陈望道将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带到这里,由陈独秀、李汉俊等人校阅。1920年4月,青年毛泽东也走进了这间屋子,和陈独秀讨论他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这里诞生,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老渔阳里的《新青年》编辑部变成了《共产党月刊》编辑部。

    赵文来说,他研究红色历史的初衷,是想给前来参观的访客做讲解。以前,他和妻子只知道招呼访客进来参观,听他们交流历史典故。来的人多了,赵文来就想,要是自己能给他们做一些介绍,岂不更好?2014年,他加入了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每周三下午和会员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他的党史知识也渐渐丰满起来。再有客人来访,赵文来就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可以把渔阳里创造了中共建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讲得清清楚楚;也可以把建党前后重要人物在渔阳里的活动情况,说得头头是道。

      文物修缮后他继续“守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渔阳里2号的房屋严重老化,墙皮酥烂、木门腐朽、破败不堪。为了保护它,赵文来多次写信给上级单位反映情况。2014年,上海市文管部门出资20多万元,对房屋进行了基本修缮,重新粉刷了墙面,涂上了防水层,更换了新木门。2017年,瑞金二路街道携手雁荡居民区对弄堂进行了整治,将原本印迹斑斑、掉皮发黑的墙面重新粉刷成浅灰色,拆除了违建,还红色地标一个良好的面貌。

    为了把参观接待工作做得更好,从去年开始,老赵准备了一本留言簿,让参观者自愿留言。如今,本子已用去大半,留言者来自天南海北,甚至有人从西藏日喀则专程赶来。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认为,老赵作为“守门人”,守护了一段珍贵的建党历史。赵文来说,他的守门人工作,一直要做到老宅变成真正的红色纪念场馆时再交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