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沪开通康复出院专线 破解非急救病人挤占资源问题
  • 沪开通康复出院专线 破解非急救病人挤占资源问题

    时间:2018-04-20 15:31:05  来源:解放网  作者:陈里予

    如何破解大量非急救病人拨打120急救热线挤占急救资源?上海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最新透露,从昨天起,本市开通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分流非急救病人,这也是全国第一条康复出院专线。

    去年非急救业务约占16%

    据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介绍,上海院前急救系统急救从业人员近3000人,救护车800辆,急救分站157个,平均2个街道设有1个急救分站,其机构规模、业务总量和救治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然而,目前急救资源仍然紧缺,其中重要原因是非急救业务挤占了有限的急救资源。2016年全市120出车73万次,非急救出车约占业务总量的13%;2017年全市出车76万次,非急救业务约占16%,非急救业务占比逐年上升,时常出现需要急救时电话打不进或者“无车可派”的尴尬局面,这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非急救病人占用急救车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出院患者回家康复会拨打120,有的市民拉肚子也会呼叫120,但这些患者大多数自身不需要医疗急救服务,急救人员主要做的还是搬搬抬抬的工作,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便民服务。”一名急救人员说,类似的出车任务将有可能耽误下一个危重患者的急救。

    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上海非急救业务量近年来一直在上升。业内人士指出,这个现象可以用两种视角解读:它既说明每年有几万人占用了本该用来“救命”的救护车,同时也显示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特殊转运服务。如果能通过“打的”解决问题,谁会麻烦救护车?

    试运行阶段7个区可预约

    为此,市卫计委将“科学区分急救服务需求、合理利用急救资源、尝试将非急救业务适宜剥离”,作为这次大调研中需要优先解决的民生问题。

    市卫计委在调研中认为,根据《上海市医疗急救服务条例》,院前急救服务和非急救转运服务可以实行分类管理,院前急救服务由院前急救机构通过救护车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可以由社会力量通过专门的转运车辆提供,通过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急救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缓解“急救车急不起来”的问题。

    为此,市医疗急救中心在120调度指挥中心设置962120专线,开通预约服务,这是本市专门服务于康复出院患者的唯一卫生专线。

    哪些人可以拨打?市医疗急救中心对康复出院的呼叫进行分流,对在医院获得有效救治后仍行动不便,遵医嘱可以回家或去养老院、敬老院等机构的患者,可以拨打服务专线获取接送服务,120将不再受理非紧急类事件报警。

    哪些区域可以预约?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预约范围主要包括中心城区的杨浦、虹口、静安、黄浦、徐汇、长宁、普陀等7个行政区。随着业务不断完善,962120受理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计费里程为单向收费

    怎么预约服务?康复出院的患者或家属需提前一天进行电话预约,预约系统会在提供服务前通过短信告知,以便预约者做好出院准备。患者在进行预约后,如取消预约,应及时拨打962120告知。若出院当天申请962120送回家服务,将视情况酌情予以安排,且要排队等候。

    除通过962120专线电话预约外,市民也可通过手机关注“上海120”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天进行康复出院预约,不仅会收到系统推送的确认消息与服务车辆信息外,还可在手机微信端实时查看车辆位置。

    康复出院服务使用经专门设计改装的普通型救护车,车内配备专业固定与搬运设备、医用氧气与消毒设施等,每车至少配置3名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上岗的急救辅助人员。

    很多人关心康复出院服务收费问题。对此,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指出,康复出院服务收费兼顾公益性与市民经济承受能力,按卫生和物价部门规定收费。救护车计费里程为单向收费,即从患者上车地点起,至目的地止。为方便市民付费,在保留传统现金支付的基础上,已经开通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完成支付后,工作人员提供机打收费凭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