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名校硕士月薪不过万就去读博?由全市数据来看预期薪酬
  • 名校硕士月薪不过万就去读博?由全市数据来看预期薪酬

    时间:2018-04-10 16:24:1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原标题:名校硕士期待月薪过万元,找不到合适工作就去读博?依托全市数据来看预期薪酬 社会适应力和工作胜任力主导大学应届生起薪

    近日网上一则复旦大学春招现场的小视频流传,其中两位新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女生表示理想月薪至少1万元,如果在这次春招上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相约一起读博士”。

    这个价位,低了还是高了?一时热议四起。记者近日盘点了沪上高校就业起薪数据。

    本市初次就业平均月薪5386元

    首先,将目光转向全市层面,了解大环境。去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以全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分析进入沪上人力资源市场的9万名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发现他们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386元。这与2016届毕业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长7.9%。从近年来的变化规律看,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可见,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有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向好。从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长20%左右。

    与此同时,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62.8%毕业生最关心的因素是职业发展空间;对于薪酬福利的关注度则位居其后,约占62.6%。相关负责人认为,与往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以95后为主的2017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更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薪酬福利方面的关注度则有所下降。

    对于过万元的月薪期待,复旦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陈坚认为,薪酬是由市场决定的。学校在推进就业过程中,核心价值取向在于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不久前发布的 《2017年度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些与众不同,其中包含毕业生就业走向、就业竞争力、就业满意度,以及专业相关度等多个指标的详细统计分析,鲜见薪酬相关数据。

    “如果这句话不是复旦学生说的,是其他学校学生说的,会有怎样的反响?可能会一边倒觉得太高了,争都不会争了。”上海大学教授叶志明坦言,出现这个争议,本身也是一种群体表达,其中隐含着就业过程中学校优势的社会认同。

    从校际优势向专业优势转变

    来自沪上各大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显示,校际差异、学历不同、专业情况等,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机会和薪资的要素。

    上海大学统计不同行业门类就业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显示,签约月薪相对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房地产业薪资存在较大波动性; 签约月薪相对较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从上海海洋大学各专业的薪酬水平来看,薪酬平均水平高于5000元/月的,包括生物科学(海洋生物)、海洋技术(海洋测绘)、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金融学、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业。这些,基本都是学校较为“拳头”的专业或对接的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在薪资方面,上海交大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2.78万元,月均万元以上;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则为14.60万元。本科生年薪集中于9万元―11万元,最高可达42万元。研究生年薪则集中于10万元―13万元,最高可达48万元。总体而言,薪酬与学历成正相关。同样,在华东师大也是学历越高、薪酬越高。其2017届毕业生的实际月平均薪资,博士毕业生8819元,硕士毕业生7717元;本科(不含免费师范生)毕业生6583元,较上海市2017届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4793元高出1790元。同济大学2017届毕业生总体签约月均薪酬则为7658.66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校际差异已不是公众认知意义上的“985”“211”“非985、211”之别。比如,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非985高校,华理毕业生首月签约薪酬方面,本科生5413.53元,硕士生7411.73元,但博士生高达11125.17元。上海电力学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非211地方高校,平均月薪也不低,其毕业生税前平均月收入为5088.97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501元―5000元(44.4%),其次为5001元―6005元(24.11%)。上海杉达学院所有专业的平均薪酬统计,护理学居第一位,达4518元。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一转变,源于薪酬定位的核心要素,正日益从校际优势向专业优势转变。今年即将毕业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控制工程硕士生小江,已经找到了工作,年薪15万元,不包括加班补贴。他坦言,自己本科时的专业是机械方向,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软件开发与控制这个领域竞争力更强,人才更紧缺,所以选择再攻读控制工程的硕士。他的新岗位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此前机械专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再加上控制工程的专业研发应用技能,对未来信心十足。他说:“转型转对了,机械方向硕士学历,没有我现在的薪酬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