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高考"保护"科目为何首选物理? 弃物理"日子"更难过
  • 高考"保护"科目为何首选物理? 弃物理"日子"更难过

    时间:2018-04-10 16:22:4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原标题:高考“保护”科目为何首选物理?

    上周公布的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若干意见,其中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首次提出要“建立引导机制,引导促进高校精准合理提出选考科目要求”,通过“调节杠杆”的作用,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要在高考时避免出现选考物理科目人数偏少的情况。那么,上海的基础教育为什么要对物理学科提出“保护”政策呢?

    弃物理“日子”更难过

    按新的政策,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多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考试的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有过同济大学实验力学研究员身份的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陆荣林说:“这个措施很好,高中阶段学生必须重视物理,特别是有意将来报考大学理工科专业的,物理几乎是大学里除人文、金融、管理专业外的通识课程,必须学好。”

    就在上海出台高考调整政策之前,一份来自某著名高校的2017级新生调查在业内传开。调查称,该校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科目时惊讶地发现,沪浙两地生源的学生整体不及格率达到了30%以上,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往年,很多学生的物理水平仅仅是初中水平,和其他省份考生的物理认知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据分析,根源就在于近年来两地的高中生在选择高考科目组时,不少人有意回避了“相对比较难”的物理学科,而是以选择化学、生物等“相对较易”的学科进入理工类的投档线。

    陆荣林说,由于功利性作祟,有高中生自以为物理不好学,就在高考时放弃物理学科,改选其他科目组,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是进了大学后“日子更不好过”了。因为,没有大学物理打下的底子,诸如环境科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材料力学等专业,都不会顺利学好,就是数学专业也需要应用到物理知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新政策实施后,在沪招生院校须提出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这是从大学招生角度对考生理性选科进行引导。

    选物理“实惠”更明显

    去年率先在沪浙两地试点的高考综合改革,其考试科目组合,不仅是方案设计的难点,也是考生和招生高校关注的焦点。针对坊间传言考生“选考物理会吃亏”的问题,熊丙奇说,学生选择物理科目,在高考选择大学和专业时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在上海,选择一门物理科目就可报考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5所高校各批次的所有专业;在综合评价批次中,选物理的也可报考沪上9所名牌高校的所有专业。

    “选考物理的考生到底会不会吃亏?”市教育考试院给出的数据显示,全部上海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约为20%,选考过物理的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为31.4%,其中,选考物理(不选化学)考生这一比例为22.6%,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考生的这一比例为40.6%,而选考化学(不选物理)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为14.5%。对此,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说,对于这些数据中具体的因果关系还有待分析,但至少可以看出,选考物理而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机会并不少。而且,按新的调整政策,选考物理不仅不吃亏,反而更实惠。打个比方,2018年高考上海有1万名学生选考物理,在没有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前5%须考入前500名才能进入A+档,得到满分70分。采用保障机制后,以1.5万人保障基数为准赋分,学生只要考入前750名,就可以进入A+档,得到70分。这样,对于成绩在第501名到第750名的学生来说,有了保障机制,就可以从原先的A档进入A+档,在高考总分中多得3分。

    上海交大招办常务副主任王琳媛说,此次上海对高校选考科目设置作了进一步要求,明确提出根据学生选考科目情况,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这将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志愿和天赋特长选择选考科目,并保障高校各专业学科基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