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徐汇区改造旧电话亭 变身家门口的“悦读亭”
  • 徐汇区改造旧电话亭 变身家门口的“悦读亭”

    时间:2018-03-26 15:21:40  来源:解放网  作者:李芹

    原标题:电话亭变身家门口的“悦读亭”

    “悦读亭”亮相徐汇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 /徐汇区文化局供图

    漂流亭可阅读也可带书参与漂流

    一本亭定期推荐一本好书

    名人亭多种形式展现名家风采

    随着手机高度普及,曾是申城街头一道风景线的红色公用电话亭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是任其变成摆设、成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道新“伤疤”,还是在保留一定数量电话亭满足紧急联络的需求后一拆了之,抑或是积极更新,促其成为城市风景中的一处新“亮点”?

    徐汇区给出了自己的探索之道:把旧电话亭改造成为家门口的“共享悦读亭”,用灵活的形式与主题满足市民对阅读的各种需求,助力“文化徐汇”的发展,也把这批公共资源再度盘活。昨日,首批6个“悦读亭”在徐汇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内亮相。

    更新:

    三种主题呈现不同功能

    淮海中路1414号、淮海中路1417弄的两处电话亭都被改造成为了“一本亭”。

    外表依然是那抹熟悉的红色,但进去一看,整个内部已经完全不一样――脚下是印满书籍的地表,左侧是一排透明的亚克力书架,整个墙面设计成为镂空的金属贴面,上面印制了和书籍相关的各类宣传、衍生产物。

    以《时间之书》为例,此处的“一本亭”内不仅有关于书的点滴故事,更有传统24节气由来的故事,更贴心的是,还有印着这些节气的便签、书签可供使用。

    据承担电话亭更新改造的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傅晓介绍,徐汇区域内共有超过500个电话亭。差不多半年前,他们有了更新的计划:即在保留公用电话亭原有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注入形式多样的阅读元素,把传统的电话亭改造成“悦读亭”,探索城市微更新,提升徐汇文化温度,对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在经过多次现场踏勘,他们确定了首批3种主题6个“悦读亭”,分别为“漂流亭”、“名人亭”、“一本亭”。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专业网络支撑下,所有“悦读亭”内部都接入了光纤网络,向市民提供更便捷、更高速、更稳定的WiFi上网环境。

    此次推出的三种类型“悦读亭”中,“漂流亭”与徐汇区“汇悦读书香联盟”成员荆棘鸟书会合作,不仅在电话亭中提供阅读与漂流平台,市民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汇读书漂流”参与读书、漂流等一系列线下互动;“名人亭”则与巴金故居和柯灵故居合作,多种形式展现名家风采,凸显徐汇深厚的文脉与底蕴;“一本亭”通过定期推荐一本好书的方式,在电话亭内部空间用多种形式打造一本书的“微空间”,首批两个“一本亭”的推荐图书分别是《时间之书》和《海派再起》,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出版社来向市民推荐好书。

    运维:

    志愿者12小时巡回检查

    因为“悦读亭”的基础是公用电话亭,它不仅支持用IC卡来拨打电话,还需要满足市民免费拨打110、120、119等紧急电话的需求,因此将24小时对市民开放,但这同时也给相关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对此,作为“悦读亭”的日常管理方,荆棘鸟书会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林沙向记者表示,他们会有一支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从早8点30分到晚8点30分,志愿者会身着统一服装佩戴工作证对这些“悦读亭”进行巡回检查,以确保有问题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后续处理。

    “首批推出的三个类型的‘悦读亭’中,可能‘漂流亭’更考验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林沙表示,漂流图书的宗旨是信任、传播与分享。对于愿意将自己的图书拿出来漂流的市民,工作人员会将书籍收纳箱中的书本统一整理后进行消毒处理,而后按照漂流流程制作相应标识后上架,从卫生状况上来说市民完全不必担心。

    对于可能存在的盗窃问题,林沙告诉记者,所有的电话亭内都有监控设备,后台也有专人值班查看,但还是那句话,漂流图书的宗旨是信任、传播与分享,“我们的城市需要精神的文化地标,也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些新生事物多点支持与包容。对于其他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也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但希望‘悦读亭’ 能培养市民良好的阅读兴趣,成为市民了解徐汇海派文脉的窗口”。

    首批6处电话亭

    1、名人亭:淮海中路1680号

    2、一本亭:淮海中路1417弄

    3、一本亭:淮海中路1414号

    4、漂流亭:淮海中路1292弄

    5、漂流亭:淮海中路1008号

    6、名人亭:复兴西路82号

    [声音]

    [政协委员]

    可赋予电话亭更多功能

    记者随意走访了几处中心城区的电话亭,虽然电话亭的外观还比较干净整洁,但走近一看:有的插卡口锈迹斑斑,按键也不再灵敏,显然很久没有被使用过了。随意采访路人,除了一些年纪较大的长者有过使用IC卡的经历外,很多年轻的“90后”甚至根本不清楚IC卡为何物。

    事实上,就电话亭的升级改造,不少政协委员都提过自己的真知灼见。最近的一次,要算市政协委员李青峰、潘瑾、赵强的一份提案 《关于将上海传统的电话亭改造为智慧电话亭的建议》。

    委员们认为,这些公共电话亭是一种闲置的资源,当初花了很大的力气建造、投放,不该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因此,他们在提案中建议公用电话亭可升级换代为具有多媒体智能终端功能的智慧电话亭。除了提供IC卡、硬币、纸币、银行卡等多途径打电话的基本服务外,还应当具备免费WiFi,手机、电脑等充电功能。同时,可考虑将社保、违章、交通等信息查询集成,甚至缴纳水电煤与手机话费等等。而在公益便民服务之余,不妨再进行延伸,提供电影演出票务购买、音乐与电子书下载等服务,进行互联网+商业的探索。

    [市通信管理局]

    一直在探索“再利用”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对委员们的答复中提到,上海电信公司于2014年对公用电话亭资产重新进行布局,对原有布局不合理、效益低下以及使用年限过长的老式公用电话亭进行了调整和拆除。

    同时,对于公用电话亭的再利用,上海电信也不断在探讨注入新的元素和应用。目前商业街区如淮海路、西藏路、南京路等地的公用电话亭实施了WiFi覆盖,且均已开通了i-shanghai免费上网服务。曾经,上海电信在四川路上试点开设了十余座“多媒体智慧话亭”,放置终端设备供市民查询相关信息。由于室外公共服务设施存在投资大、易损耗、维护难的状况,再加上人为损坏等因素,坚持了一年多,这一尝试就夭折了。

    对于徐汇区的这种尝试,委员们认为开拓了公用电话亭的改造思路,不失为一个好的样本,如果上海的各个区都能结合区情特色来对电话亭进行更新升级。或许,在未来的申城街头,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公用电话亭在巧思之下二次“上岗”,为我们带来更多无意中发现的“拐角之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