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林国强:始终走在手性化学研究最前沿
  • 林国强:始终走在手性化学研究最前沿

    时间:2018-03-24 15:10:47  来源:文汇报  作者:袁婧

    一位科学家,如果他的著作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经典,或者他的科研成果能够为企业带来几十亿元经济收益,又或者他编写的教材,成为该领域每一位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具备任何一点,都足以使他满怀成就感了。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国强,同时拥有了三者。昨天,他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一项20万元专利转让实现60亿元销售额

    75岁的林国强说,他一生只专注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手性合成领域开疆拓土。

    世界上有种分子,它们长得就像左手和右手,看起来一模一样,却无法重合,它们各自的化学作用也并不相同。在药物中,往往只有一只“手”的分子有药效,而另一只“手”不仅无效,甚至还有毒副作用。林国强研究的,就是在分子合成过程中,尽量只产生人们需要的那只“手”。

    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表论文250多篇,他引5000次,单篇最高他引200多次―――围绕手性合成,林国强和他的团队已获得授权中国专利50项、美国专利一项、PCT(专利合作协定)三项,实施转

    让12项,取得经济收益超80亿元。

    林国强喜欢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知识变成产品造福社会。“这也是有机所的传统,基础研究不仅要漂亮、深刻,更要为社会所用。”他告诉记者,这镌刻进了有机所化学家的学术灵魂之中。

    吉西他滨原先是进口抗肿瘤药。林国强发现,只要对其生产工艺稍作改动,就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纯度。相关专利仅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家民营药企,如今该药销售总额已突破60亿元!

    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抗风湿药艾拉莫德、抗肿瘤药硼替佐米……林国强不断积累,发展起了手性分子全合成的技术平台,被国内外手性有机化学同行广泛采用。

    ■诺奖得主愿意将学生交给他的实验室

    林国强是上海有机所为上海贡献的第二位科技功臣。前一位是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蒋锡夔先生。他们共有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儒雅、纯真和执着,也同样在国际有机化学领域享有盛名。

    怎样算是被全球同行认可?有机化学学界的标准是,国际同行会使用他发明的催化剂、跟踪他发现的反应。

    林国强发展的“林双烯配体”、手性胺的合成及金属催化的不对称串级一步成双环反应等,都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的著作《手性合成》被认定为国际手性催化领域的经典之作。

    “当中国教授千方百计将学生送到国外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深造,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有意送学生来林先生实验室从事研究。”上海有机所党委书记胡金波说。

    2003年,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学者野依良治推荐学生到林国强实验室做博士后,推荐信提到:“我的学生大多去了美国和欧洲,但我更愿意看到他们来中国,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亚洲的科学领域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手性合成及催化领域,林国强更是受学界敬仰的先驱之一。他的《手性合成》已出版到第五版,连续13年作为专业教材。由于该领域的飞速发展,四年前,林国强决心重写此书。这如同把一幢大厦推倒重建,对已年逾古稀的林国强而言任务艰巨,但他却义无反顾。

    林国强对上海科技发展的另一大贡献,在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培育了有机化学的一代英才。目前三位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麻生明、丁奎岭和唐勇,都是当年林国强在所长任上引进的青年才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