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全科开考、职业体验……模拟一个“小五生”的初中生活
  • 全科开考、职业体验……模拟一个“小五生”的初中生活

    时间:2018-03-23 15:52:10  来源:解放网  作者:李星言

    2018年6月,王小宝从一所公办小学毕业了。

    这是一个接连遇到教育改革的孩子。幼升小时赶上“零起点”,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赶上“等第制”,而在小升初时,新中考改革方案刚出台不久。

    王小宝的成绩处于中等偏上。因为名额分配向不选择生源的学校倾斜,尽管小升初没有“公民同招”,公办的底保住了,但他的父母还是理性选择,直接放弃考民办,去了对口的一所普通公办初中。小学同班的两个好友,一个考上一所知名民办初中,另一个则和王小宝做了同班同学。

    新鲜又兴奋

    进入初中后,王小宝和同学们发现,以往大多高中学哥学姐体验的社会实践、职业实践等,他们也开始有机会参与。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每个学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高中招生录取时也会参考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社会考察、探究性学习、到商场里进行职业体验……这让王小宝和同学们既新鲜又兴奋。

    初二下学期,6月,王小宝迎来了学业水平考计分科目历史的开卷考,总分60分,日常成绩占30分、统考成绩占30分。王小宝考了55分,还不错。

    初三下学期,4月,迎来体育和健身考,分值与形式和中考改革前没有变化,依然是日常占15分、统考占15分。

    一个月后,也就是5月,物理化学实验考试开考,总分占15分。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王小宝和同学们不敢怠慢,反复操练。

    也就是在这个月,“四校”等陆续启动了高中自招,自招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王小宝班上的几位“牛娃”暗暗地递交了简历。

    王爸爸王妈妈分析了一下,王小宝的成绩在年级可以居于前20,但和顶尖牛娃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也没拿过闪闪发光的竞赛证书,冲自招有点悬。王小宝尝试投了简历,但没收到邀请,不过当听到考入知名民办初中的那个好友也没拿到自招名额后,心里多少有点安慰。他对自己说,没关系,后面还有机会。

    此外,在这段时间里,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和社会这5门科目考试也由市里统一命题、各区在同一时间组织开卷考试,王小宝陆陆续续把这些科目给“清”掉了。而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以及劳动技术两门科目考试,由学校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很活很新颖

    到了6月,王小宝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语数外加物理化学这5门科目的全市统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与以往不同的是,从这一年起,外语增加了听说测试,强化初中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应用考核。不过这对王小宝而言挑战并不大,因为学校从六年级开始就加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此外,王小宝发现,原先的综合测试也变样了,虽然满分还是150分,但从往届的物理90分+化学60分,变为了四部分,由70分物理试题+50分化学试题+15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15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题组成。

    实验操作题5月已经考过,综合测试卷面上就是物理化学和跨学科案例题,而后者则是“新面孔”,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把地理、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考察,很活,也很新颖。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满分750分,王小宝总分689,自觉还算满意,在志愿填报时也首选了一所心仪的“八校”;那所民办初中的好友成绩比他略高,691分。

    7月,区里开始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按照初中学业水平考的成绩以1:2的比例进行投档。高中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非学科类纸笔考试的综合考查。这段时间,王小宝频频听到那所民办初中的好友向他吐槽,因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不超过65%的招生计划是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进行,而其中又有70%分配到不择生源的每所学校。也就是说,王小宝所在的公办初中有名额,而好友所在的民办初中因为在“小升初”时需要面谈,不能享有“名额分配”,换句话说,好友需要通过“裸考”才行。

    王小宝很幸运,拿到了“名额分配综合评价”的入场名额,而他的同班好友则没有,根据考分,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就读。

    综合考查总分50分,在经过了认知、创新、合作等多种综合素质考查后,王小宝获得了41分。高中按照初中学业水平考计分科目总成绩(含政策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相加,按总分进行录取。王小宝总分是730分,最终接到了“八校”的录取通知。

    那所民办初中的好友经过裸考,也被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

    专家解读

    新中考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意味着什么?家长、考生及全社会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改革?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而不落入功利心的“陷阱”中?一起来听听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静安区市北中学校长陈军、普陀区晋元高级中学校长季洪旭的深度解读。

    督促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上海新中考方案引入综合素质评价,这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心,是迈出了具有导向性的一步。“这项改革从入学评价标准入手,让学生的选拔不仅仅是基于文化考试,也融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量,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教育是为了激发人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养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而我们看到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大家更多地关注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忽视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和熏陶。而升学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往往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

    俞立中表示,“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手段,让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寻求标准答案的训练中弱化了主动思维和积极行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不少中小学希望改变这一现状,除了课堂教学,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合作精神等等。但如果我们的招生选拔评价机制不变,很多家长依然会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课业成绩上,而忽视了那些不被评价的能力和素养。”

    所以,俞立中认为,这项改革也是在倒逼我们的基础教育,敦促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核心是学习习惯和做人品质

    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表示,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性,教育规律其实就是人自身成长的规律。初中阶段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能通过课程教育、老师引导、家校共育等,培养孩子爱学习、敢学习、会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的人格和品质得到锤炼,习得做人做事的正确价值观。

    陈军认为,学习习惯和做人品质,就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把这些基础抓牢了,其内涵和外延就会不断地扩大和丰富。”只要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就能考入适合他们发展的心仪高中,“即使一时没能进入好高中,这颗好种子迟早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陈军说,一个人的社会境遇多种多样,假如有人有一天会变成社会底层困顿的人,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阳光的一面,用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认真向上的生活。“很多学生,未必考入名校,但是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品格,进入社会后很阳光、很向上,家庭也很幸福,这就足够了。”

    陈军表示,只有读懂了“综合素质”中的这一层含义,家长和全社会才能从“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真正帮助孩子提升令其受益终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以功利心去看待。

    符合对未来公民的培养要求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季洪旭先从初中和高中两个方面,来解读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所在。

    对于初中,这项改革有利于学校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个人品德、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协作能力、身心健康等未来公民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寻找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初步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发展自己。学校和学生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培养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符合了我们对未来公民的培养要求。

    通过这项改革,高中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在升学中,选择能实现个性和兴趣发展的学校,更能够推进多样化、特色化高中的办学格局。从整个上海来说,也可以形成高中升学可选择的、多样化的学校发展格局。

    季洪旭认为,“传统上,都是通过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唯一的标准,尤其是综合素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以前不太关注的。改革后,这些能力如果从初中到高中一以贯之,就能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长期实践积淀、丰富体验和亲身经历,才会养成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