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出了名的“穷村”如今成美丽“强村”
  • 出了名的“穷村”如今成美丽“强村”

    时间:2018-03-19 15:59:41  来源:东方网  作者:叶佳琦

    原标题:出了名的“穷村”如今成美丽“强村”

    据《劳动报》报道,“经过30多年发展,绿化带和小花园遍布全村,商业配套设施齐全,道路平整、岸绿河清,还有好几处文化休闲场所和各种文化活动;1500多辆私家车没一辆乱停的;各类盗窃案案发率直线下降……”沈彪,一个土生土长的北管村民,提起自己的村庄充满了自豪。

    从19岁至今,沈彪在村里工作了41年,当了32年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北管村从以前出了名的“穷村”发展成为目前固定资产达1个亿的“强村”,又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这一切,沈彪功不可没。

    想方设法搞经济穷村富了

    北管村,区域面积2.65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650户人家,户籍人口约2400人,外来人口12000余人。30年前,北管村穷得叮当响。那时,村民依靠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谋生,一年收入几百元,“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时任北管村党总支书记的沈彪还是个28岁的青年,一身干劲和冲劲,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样能让村民富起来”。

    “我天天出去找钱,银行都不太敢借给我们,怕还不上;我又去招商引资,根本没人愿意把厂开到偏僻的小村子。”几次碰壁后,沈彪灵机一动:厂拉不来,人总能找来吧。

    “当时,我查了北管村的所有户籍人口,找出其中的‘能人’、‘干将’。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找到不少有本事的人。”沈彪说,这些人有的在市区工作,有经验、人脉,还有知识、技能。为此,他几乎天天搭着首班车跑去“找人”,一遍遍动员说服他们为家乡建设出力。

    人来了,他又奔忙于各单位之间,一次次了解相关法规和最新政策信息。30多年间,在沈彪带领下,北管村吸引了130多家企业扎根,村内可支配资金达2400万元,全村固定资产达到1个亿。“把‘穷’的帽子彻底摘掉了。”沈彪说。

    主动缓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30多年来,村民收入大大增加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烦恼,如基础设施欠缺、公共服务不到位、治安乱象频发、环境污染扰民等……村里外来务工者最多时有1.7万余人,人口倒挂现象严重。“那时候一天到晚有人投诉、吵架。”沈彪回忆说。近些年来,沈彪和村民们“动起了自己的奶酪”―――宁愿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换来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在他带领下,村里不断扩容水电系统,修路桥、绿化、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5年拆除30万平方米违建,彻底清理河道水系;建立社会治理三级防控体系,在全村安装视频监控安全问题。数据显示,目前辖区内有监控探头120个,有2个村民组实现了全封闭和半封闭式管理,今年上半年全村110接报数同比下降20%,三车盗窃案同比下降26%,扒窃拎包案件同比下降75%。

    另一方面,他拒绝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还回购了经营不良企业资产,整合重组后建立了产业园区,用于办公、培训和产品展示等,以吸引电商、家居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等。“这么一转型,村民年收入增幅更大了,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和秩序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北管村还先后建成了集门球场、舞蹈场、戏曲室、棋牌室等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用于开展培训、座谈的会议培训中心等。“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就能大大提高了。”他笑言。

    同事看他30年如一日认真

    提到沈彪,无论养老院里的高龄老人还是共事的村委干部,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沈彪不嫌烦、不怕累,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儿让他们折服。

    “我清晰地记得,2002年桃浦镇有一家家具厂要扩张搬迁,沈彪听到消息后一次次上门去找对方老总谈,希望他们能把厂建在我们村。当时,那家厂已经和南汇镇签约了,沈彪坚持不懈跑了四五十次,终于把人家说动,搬来了我们村。”村委副主任何奕健说,这股“钻劲”也体现在村里小厨房改造、无证设摊处理等问题上。“很多事看起来很难办,沈彪就是有这个毅力决心,把它一步步推进下去。”

    93岁的孟美芳老人见到沈彪,总会亲切地聊几句家常。“沈书记总来看我,对我们这些老人特别有耐心。”

    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村支书常说三句话:“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事情不怕杂,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正是这“三不怕精神”和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支持着他多年如一日带领北管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难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