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中国最有情怀的路跑赛事如何跑出自己的一片天
  • 中国最有情怀的路跑赛事如何跑出自己的一片天

    时间:2018-03-12 15:50:2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勤毅

    原标题:路跑赛事泛滥的今天,这场高校赛事如何跑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下我国路跑赛事却呈泛滥之势,真正被赋予内涵和文化的不多。往往热闹过后,再无值得留存的内容。

    3月10日,在上海浦东滨江之畔进行的2018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以下简称“高百”),似乎拥有一片独特天地――它主打热血、主打母校情结、主打一个个小集体的故事……赛事在短短两年植根全国各大高校,引发阵阵路跑风暴;它的参与群体都是非专业运动员,但赛事服务和体验却借助科技的力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准……

    缘何被称为“中国最有情怀的路跑赛事”?

    在国内跑步圈子里,“高百”被誉为最有情怀的路跑赛事。亲眼看过比赛后,你会知道这是有道理的。

    “高百”的办赛初衷之一,就是通过赛事让在校生和校友的母校情结有所寄托,找到对母校的归属感,燃起为母校荣誉拼搏的热情――比赛采用长跑接力的形式,赛制为10人乘10英里(约16公里)接力,总距离100英里(约160公里)。整场比赛要长达7小左右,最终所有队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团队总成绩。连接所有队友的,是一根被汗水浸湿的绶带。

    10日进行的“高百”上海站,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40支赛队参与,赛道设置在浦东滨江,这是一条依托滨江沿岸现代都市建筑、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水陆景观打造的路线。比赛现场角逐十分激烈,参赛队成员将捍卫母校荣誉铭记于心。

    “我是时隔24年再为母校而跑,这种感觉很奇妙。”复旦日月光华队的选手潘景峰,是复旦大学1992级生科院学生,当初在复旦就读期间就是一名业余跑步好手,还代表复旦参加过1994年上海市大学生冬季长跑赛,“印象很深刻,当时跑完学校给的奖励是一张‘洗澡票’和一张‘饭票’,但那些都不重要,能以母校之名站在跑道上,是人生当中最值得骄傲的回忆。”潘景峰说。

    图说:复旦大学1992级的潘景峰在比赛中。

    阔别多年再披母校战服,潘景峰的最大的感受是荣幸,“年纪最小的队友是1999年生的,都和我的孩子一样大了,能和他们一起再为母校跑一次,真的很激动。”

    想要代表母校参赛,光有份“爱校之心”还不够。几乎所有高校队的最终参赛名单,都经过正儿八经的选拔。“我们最终的两支队名单,是从60多人的名单中选拔而来!”一位交通大学的学生跑者告诉记者。据了解,交通大学的两支路跑队伍“跑虫鲜肉队”和“跑虫老炮队”,在两周前进行一次10公里选拔赛,“跑进40分钟的人,才能获得代表学校参赛的资格。”

    这两年,交大在“高百”一直将复旦看成最强的竞争对手。队员们告诉记者,他们这次的秘密武器是两位强悍的女将――交通大学2009级的硕士生肖弘月和1997级本科生周希。当天的比赛,她俩一个跑出70分31秒,一个跑出69分25秒。比其他大多数参赛女选手至少快了3到4分钟。两位女将一位经商,一位在IT行业,平时工作也很忙,但两人能够保持一周至少三天的大强度训练,“就是喜欢跑,工作再累,缺觉也不会缺跑。”肖弘月说。

    图说:肖弘月(右)和老学姐周希是交大长跑队的“秘密武器”。

    当然,今年比赛改制也给交大带来了些许优势――从过去队伍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将改成了必须要有两位女将。

    除了实力,校友和队友们的归也是队伍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记者看到,赛道边都是校友们热血沸腾的加油声,很多选手自己刚跑完,就加入到拉拉队的阵营中;赛后,无论成绩如何,每支队伍的队员们都聚在一起互相打气,没有埋怨,只有鼓励。

    校园路跑圈子因“高百”更有活力

    “高百”的诞生,也促进了各高校一个个路跑“小圈子”的活力。校友们自发组织跑团,平日里都会组织训练,也会相伴去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比赛。为了这场比赛,许多外地高校的队员专程赶到上海,浙江大学的“求是跑马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故事要从55岁的俱乐部主席、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朱岩教授说起。

    老朱绝对是浙大的传奇人物――50岁开跑,半铁、百公里越野、中短途越野、全马、半马……都被老朱一一征服。尽管朱岩开始跑步时已迈入人生的后半段,可是他的成绩已经很大程度超越年龄的局限,把年轻人都远远甩在后面。按他的话说:“现在的我,已在长跑中超越90%以上的青年人。”

    图说:2015年,朱岩在南京参加山地马拉松。

    在老朱辉煌的成绩单上,全马成绩最好可以达到3小时19分,这已达到了波士顿马拉松的报名标准。在浙大,朱岩是学生们心目中的男神,也是挑战的对象。教授的好体力往往让这群博士、硕士不得不另立赛制规则。“我们有时候游泳比赛,3个学生3×100接力,我一个人游400米,还不许用自由泳,得跟他们一样是蛙泳,就这样‘放水’的情况下,有时候都比不过我!”朱教授笑说,“还有位毕业的博士说我太难超越了,要过50年再跟我PK。”

    带动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们参加锻炼,是老朱的一个心愿,高校百英里赛,正好给了他最好的机会,带动年轻人一起跑起来,“这样以接力形式代表学校参赛,很容易打动和带动那些学生,毕竟一个人跑和大家一起为学校跑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并非简单复制箱根驿传,自有看家招牌

    不少人观赛时最直观的感受是,“高百”像极了日本著名的“箱根驿传”。的确,“高百”的灵感源于箱根驿传,但赛事的设置和许多细节都结合了中国的“跑情”。

    “箱根驿传”本身带有为国家培养奥运后备力量的任务,因此规定只允许在校生参赛。与之不同的是,高校百英里接力赛允许校友参与。前者强调竞技,后者则强调参与。而在“高百”诞生之前,国内真正能够让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校友,代表自己母校参赛的国家级赛事,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正因为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如今更是作为“2018 CampusRun全国大学生校园跑步季”的主体赛事之一,在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学联秘书处的指导下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及校友群体广泛开展。

    “高百接力赛,以高校大学生和校园为主要群体,让热爱跑步运动的大学生和校友们有机会齐聚在一起,同场竞速。既是校园跑者们展示实力和团队精神的竞技舞台,也是推动大学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高校之间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主任陈潇如是说。

    让记者最意外的是,像“高百”这样一个年轻的赛事,竟然在某些赛事服务和体验层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值得一提的是,赛事竟然还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提升观赛参赛体验和服务。人脸识别技术除了用于选手检录外,还将用于现场照片的分类检索。比赛进行的同时,观赛者或者跑者只要输入通过手机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就将看到自己整场比赛被主办方抓拍到的一切照片。主办方介绍,人脸识别自动视频拼接技术也将尽快推出,“以后参赛者在赛场随时就可以搜到关于自己的参赛短视频,并立刻分享出去”。

    图说:参赛者可以适时通过人脸识别查询自己的靓照。

    图说:参赛者还可以实时查询自己队伍的成绩。

    据了解,赛事主办方“每步科技”的优势之一,就是有能力开发标准化、信息化的赛事管理系统。除了人脸识别,每步自主研发的专业计时系统经过多次实战与模拟,具备接力赛等复杂计时环境的算法,可以实现精准计时。

    在国际体坛,人脸技术也只是刚刚在大赛上“露脸”。刚结束的平昌冬奥会上,观众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安检并注册一张“奥运通行证”,只要刷下脸就能在奥运场馆“无感通行”,还可以获得场馆路线导航、比赛信息、运动员信息推荐。“人脸识别”系统将被引入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而北京冬奥会少不了人脸识别系统。

    图说:平昌冬奥会率先尝鲜人脸识别系统。

    国内的高校路跑赛事已经尝鲜时下最顶尖的“赛场科技”,让人惊叹。高科技也让这场赛事的人情味、热血味和正能量,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方便的手段散播开来,这也是这项赛事能够受到如此欢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