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刘正东:把人大代表当“职业” 履职是自我提升
  • 刘正东:把人大代表当“职业” 履职是自我提升

    时间:2018-03-11 12:26:58  来源:东方网  作者:

      图为上海市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刘正东

      “我有一个大书橱,里面分门别类装满了十五年来的履职资料。”回顾自己的履职经历,作为连续四届市人大代表的刘正东很自豪。而翻开刘正东的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统计表,“多”是一大特色——截至去年8月,他参加常委会组织活动33次,参加委员会、工作委员会45次,参加区人大常委会活动24次……

      刘正东已连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履职积极代表”。身为沪上知名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他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刘正东说,“做律师是一辈子的职业,但担任人大代表任期有限。”既然被选为代表就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在有限的任期中,要抓住机会更可能多地去履职,把群众的“急难愁”问题反映上去。因此,刘正东给自己“立规矩”——凡是代表履职和律师业务冲突了,尽可能优先代表履职;凡是其他社会活动与人大履职冲突了,也尽可能优先代表履职。作为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及长宁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这届五年的履职历程中,他也确实说到做到。

      “走街串巷”为百姓解难题

      多履职参加活动,既是履行代表责任,更是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路径,这点刘正东深有体会。他认真对待每一次倾听群众意见和心声的机会,记录下大家反映的问题。《关于尽快规范本市住宅小区业主自行管理的意见》、《关于探索改进流动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等不少书面意见都是刘正东“走街串巷”而来。在一次集中视察活动中,刘正东看到某小区会所被改造成社区养老机构,深受启发。他经过调研后发现,上海目前部分商品房小区的会所,由于运营能力、观念等原因,相当一部分都处于开不能开、关不能关的尴尬境地,于是,在《加大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的建议》中,刘正东建议将闲置的小区“僵尸会所”转型为“嵌入式”养老机构,来满足更多老人实现就近养老的愿望。他的这一建议目前已被采纳,相关部门根据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情况,明确了进入“嵌入式”机构的门槛,各区也都在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和长者照护之家的建设。对此,刘正东非常高兴,“推动解决百姓难题,正是代表履职的意义所在。”

      “参加活动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刘正东说,有时候看问题会有片面性,多参加一些调研、检查活动,多听听各方声音,对于全面深入了解上海各方面工作非常有帮助。既能听到老百姓的“急难愁”,也能了解政府的“酸甜苦辣”,这为他评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打下良好基础,也使他提出的书面意见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勤于履职还要擅于履职

      刘正东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中的“精”与“多”,还体现在议案和书面意见的采纳数量上。他提出书面意见27件中被解决采纳的有17件。对于书面意见被政府部门解决采纳的高“命中率”,刘正东表示自己有两条“秘诀”。

      第一是要“带耳朵听”、“到现场看”,对问题的产生根源、现状、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仔细调研,把间接听取和直接感受结合起来,不能偏听偏信。刘正东说,对百姓反映的问题要以点带面,不光是就事论事,更要解决共性问题,这样才能让更多老百姓受益。第二个秘诀是“敢于较真”。刘正东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缓解长宁区社区卫生中心“配药难”问题的意见》,最开始,相关部门由于资金、平衡等困难准备将议案归入计划解决。对此,刘正东执着坚持,他经过走访调查得出了《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总量分析》,用数据说话,极力呼吁。最终,相关部门给予解决采纳,并从多方面解决了社区药品供需不平衡问题。此前,水杉扰民、中环线(西段)噪音扰民等议案,刘正东都连提数次,“追”着办理落实,正是由于他的较真,问题最后都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刘正东工作室的书橱里分门别类摆放着代表履职资料

      “人大代表这个称呼,是荣誉,更是担当。”在刘正东的努力下,一个个议案建议变成了一批批民生工程。回顾做十四届人大代表的这五年,他自我评价“有进步”,从从开始的旁观监督到真正参与助力;最初仅仅推动解决点上的个案问题,到逐步有意识地侧重社会面上的共性问题。今年的上海人代会即将召开,刘正东表示,准备进一步发挥法律专长,多提提与民生有关的立法议案,为上海的法治建设和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更积极贡献。

      (本文素材由上海人大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