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潘晓岗委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工作
  • 潘晓岗委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工作

    时间:2018-03-11 12:25:2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副书记潘晓岗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严晓瑜 摄

        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孔亮)“一是加快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完善长三角合作常态长效体制机制。二是研究制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全力推进大气和水治理协作,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这是市委书记李强1月24日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专题会议时向委员通报了当前推进的四方面重点工作。

        作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及承担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的主要机构,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2018年重点工作如何开展?新华网专访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副书记潘晓岗。

        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合作上做了20多年探索

        新华网:“加快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完善长三角合作常态长效体制机制”被李强书记列为当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四项重点工作第一项。

        设立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您认为这20多年来协调会办公室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做了哪些铺垫?

        潘晓岗:长三角城市群(按照规划包含26座城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它的发展与我国国力的整体崛起密不可分,除了其本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外,也得益于较早地进行区域一体化探索。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92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就已经在地方政府的自发酝酿下设立。1997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成立,成员城市从最初的15个逐步增加到30个。

        2009年以来,上海和江、浙、皖三省建立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其中,决策层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协调层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执行层为在主要领导座谈会和联席会议领导和指导下,实行重点合作专题协调推进制度,目前共设有包括城市合作在内的12个专题组。

        从2014年开始,长三角协调会先后成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品牌合作、物联网产业、生态经济等8个专业委员会;2015年起,通过探索社会和企业参与的合作发展新模式,先后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能源汽车发展、青年创新创业等5个合作联盟,逐步深化了城市合作发展的契合点,形成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企业唱戏、专题推进的合作模式。在协调会的积极推动下,长三角地区次经济圈合作越发紧密,区域互动交流逐步提升,园区共建不断集聚强化,旅游联动发展持续加强,医保联网互通不断推进。

        图为2017年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办的2017首届国际科创园区(上海)博览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科创园区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化博览会。新华网 发

        新华网:您认为该办20多年来的工作成果能为今后长三角合作常态长效体制机制提供哪些经验?

        潘晓岗:20多年来,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的过程中,长三角协调会分别从机制和内容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为日后长三角地区形成“三级运作”体系奠定了基础。成立20多年来,协调会逐渐形成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照章办事、办好实事”的日常工作机制,从而确保协调会从最初的务虚探索向实质性事务推进,继而深入区域政策性、规划性对接,成为国内较规范和成熟的区域合作组织之一。

        二是从成员城市的共同关切和利益出发,先易后难,平等磋商,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合作共赢。目前,我国行政区经济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基础设施不通、区域市场分割、低层次同质竞争等,各类要素和产品跨区域流动、公共服务跨地区共享存在不少壁垒,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城市群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切入点的选择上,协调会直面成员城市的痛点,重点关注把行政区划界限“剪断”的市场网络连接起来,从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入手,牵头实施了“交通规划对接”、“港口合作”、“通关一体化”、“交通卡互通”等专课题。

        在工作推进路径的选择上 ,协调会牵头实施了“旅游标识设置”、“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大型科学仪器共享”,顺应了长三角企业、老百姓对于互联共享的需求。同时,协调会也对区域内生态、水资源等休戚与共的跨界矛盾、长三角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合作等“硬骨头”进行积极协调和探索,以寻求区域发展“最大公约数”。

        总体来说,长三角协调会在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合作发展、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城市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有益的探索。

        将筹办品牌博览会,向世界推介长三角

        新华网:就上海合作交流工作而言,2018年如何开展?

        潘晓岗:李强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他提出的“六个聚焦”和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为下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共建世界级的城市群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蓝图。

        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李强书记的相关要求,在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框架下,充分发挥长三角协调会作用,对接国家战略、彰显各自优势、补齐制度短板、打造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多元化城市合作新机制,着力构建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城市合作新格局。

        新华网:落实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潘晓岗:一是完善合作机制,着力强化城市合作的常态长效协调功能。城市合作要继续深化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落实长三角城市主要领导决策内容,逐步形成年初明确工作任务、年中协调推进、年末总结成效、梳理存在问题并及时提交决策层研究的工作机制。适时调整长三角城市协调会的成员范围和合作机制,既做到全覆盖、全纳入,又要尊重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合作需求,分门别类地制定合作策略。

        二是聚焦重大战略和任务,着力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优势。要坚持快慢思维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合作思路,有序地推进城市群合作。在扎实研究城市群规划、空间布局、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的同时,紧扣自贸区3.0版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率先启动一批共识度高、牵引力大的合作事项,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的功能优势。在构筑先发优势方面,协调会将依托大数据专委会、物联网专委会、创新创业联盟、新能源车联盟,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特别是支持新生代创新企业发展,形成双创蓬勃兴旺的景象。在发挥品牌优势方面,今年协调会将以“品牌·城市·生活”为主题,以展示长三角自主品牌为核心,筹办中国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向世界推介长三角城市群的金字招牌。在厚植人才优势方面,协调会将通过召开高峰论坛、智库活动以及长三角大数据大赛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人才交流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汇聚人才的高地。

        三是破除壁垒,着力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要始终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既要发挥“集中力气办大事”的优势,又要激发出市场主体突破创新的活力和动能,打造出充满活力的城市合作生态系统。下一步,一方面要梳理调整目前现存的专委会、专课题和合作联盟项目,推动长三角省级层面规划在城市合作中的衔接落地。同时,补齐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对接、政策制定执行互认、城市治理经验分享等方面的短板,真正消除由于行政壁垒造成的城市间合作的缺陷,为要素的流动、市场的融合破除障碍。另一方面,以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载体,促进市场要素合理配置自由流动。同时,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实了解企业主体和社会组织跨区域合作的需求,做到学各地之长、补上海之短、创上海之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地区合作的企业提供平台,提供资源,提供便利,助推他们成为长三角合作的主力军。

        弘扬企业家精神,动员企业家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图为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摆脱贫困,有你有我”2017扶贫日系列活动。新华网 发

        新华网: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一直是上海合作交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一段时间,“企业家精神”一直被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人士所提及,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与支援扶贫之间的关系的?

        潘晓岗:目前,本市对口帮扶地区有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云南省、贵州遵义、重庆万州、湖北夷陵等地,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数300多万。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中央交给上海的政治任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我的理解是,在扶贫工作领域,企业家精神更多体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上海有很多企业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为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现在的企业扶贫也好、产业扶贫也好,不再是单纯的捐钱捐物,开展慈善活动。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企业参与,提升对口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当地“造血”功能。

        自2016年以来,上海多部门联合促成了联合利华与遵义市政府签订可持续茶园项目。新华网 发

        新华网:在新时代,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将如何动员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

        潘晓岗:本市非常重视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注重政策引导。我们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加强上海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将企业补助资金使用范围聚焦到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2017年,我们发布实施了《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引导本市相关社团组织、基金会、民非机构到对口地区提开展扶贫公益项目,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关心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撬动更多的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去年10月起,我们首次启动公益扶贫项目申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共收到82个项目申请,项目遍及本市对口支援的七个省区。

        二是注重牵线搭桥。积极引导企业到对口地区投资兴业,重点帮助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脱贫。比如,在云南,我们引导国有企业光明食品集团到当地建设“光明石斛产业园”,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对农户生产的产品保底收购,经营利润按比例分成,既提高了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土地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在贵州遵义,我们推动世界知名500强企业—联合利华与当地政府签订《联合利华遵义可持续茶园项目合作协议书》, 通过认证一批茶园,培训一批骨干,开发一批新品,延伸一条产业链,惠及一批贫困户,实现茶农稳定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助推遵义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是积极宣传发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我们做过一些调研,邀请了一些企业和公益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参与贫困地区脱贫帮困的意愿都很强、积极性很高,而且每年都安排预算开展捐资捐赠爱心活动。为了用好这些资源, 去年10月17日,我们组织举办了“摆脱贫困、有你有我”为主题的“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通过发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十大典型案例”、扶贫行动集中签约、召开扶贫研讨会、公益项目精准对接、开展“自然的馈赠”大型精准扶贫行动等措施,引导更多的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本市对口地区的扶贫工作。同时,我们借助电商扶贫,创新“消费+扶贫”农产品进沪模式,将对口地区贫困户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的农特产品,与上海中高端社区居民、大中型企业福利采购等渠道直接对接,采取订制化、套餐式、全配送的方式,有效帮助这些来自对口地区的农特产品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今后,上海合作交流工作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聚焦精准,进一步完善机制,进一步开拓创新,在加强工作统筹与协调对接、优化项目资金投向、拓展产业合作空间、健全劳务协作网络、加大扶志扶智力度、深化拓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等六个方面下大力气,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上海力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