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朱亚琴: 全面推动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朱亚琴: 全面推动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时间:2018-03-11 12:06:4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图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朱亚琴。新华网吴恺 摄

        新华网上海1月29日电 随着上海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关键一环。28日上午,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朱亚琴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方式、勤勉尽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建议尽快做好落地工作,使得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能实实在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朱亚琴代表介绍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积极作为、加强协调。早在2017年4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方式、勤勉尽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形成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始终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利益输送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第二章第十七条;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医生作为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可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持股;但是,医生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威使用者。作为权威使用者,如果医生率先使用,就有可能和自己持股公司发生经济关联;但是,如果医生不带头推广,尤其是很多名医专家如果对新兴医疗技术设备和药物不进行权威推荐,那么,这些新兴科技成果很难在全国普及开来,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和效益将无法体现,也就很难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朱亚琴建议:上海应该在制度创新上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紧研究出台针对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职务发明制度,为医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保驾护航。促进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要创新制度供给,还要在法律、政策层面形成合力,激励医疗机构的医生、专家以及科研人员“把科技成果毫无后顾之忧地使用在祖国大地上”,使广大的患者尽快受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