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在申城 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 在申城 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时间:2018-03-06 15:22:59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原标题:在申城,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钮骏 (左二)20年如一日地为病患儿童提供免费的教学与娱乐项目,在减轻他们病痛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同龄人的快乐。

    昨天,驻沪部队某部约300名官兵慷慨捋袖献血。

    大众出租租赁市北公司的哥志愿者们正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等服务。

    从1993年自发前来清理馆舍起,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的这股力量就不断丰富壮大,参与该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达到6102人,共计服务85257小时,服务观众303.84万人次。

    从1982年南京路推出第一辆“学雷锋为民服务”小车起,在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上,已有72万人次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服务对象380万人次,为群众做好事17万余件。

    ……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既是一座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城市,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高地。“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上海,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3・5”学雷锋日之际,第四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岗位学雷锋标兵获得命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黄浦区南京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点、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光荣入选。这些团体、个人的故事,镌刻着新时代闪闪发光的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让党的诞生地更有高度与温度

    上海新天地东南角,红色基调的石库门建筑前,排队参观的队伍从兴业路一直蜿蜒到马当路。这里是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年均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是上海参观人数最多的革命类纪念馆。

    去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引起热烈反响,参观人数更是直线上升。据统计,从去年11月1日开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日均观众量达5300人次,最多一天接待的观众量超过7400人次。

    为保障观众在1000平方米展厅内有序参观,全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做好服务工作。该馆34位在职党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展现出党的诞生地员工的风采,有些老党员由于站立时间过长,腿部水肿了,依然坚守岗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志愿者”还是一个新兴名词。1993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便有了第一支学雷锋服务队,志愿者挽起袖子自发前来清理馆舍。25年来,参与该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达6102人,共计服务85257小时,服务观众303.84万人次。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奖”“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等,成为上海众多志愿服务队伍和基地中的光荣代表。

    近年来,该馆还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基地,与向明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八家单位签订志愿服务共建协议,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长效志愿服务实践平台。相关志愿服务也从馆内延伸到馆外:帮扶慰问贫困学生、关爱淮海社区高龄老人、助力新天地外来务工女性融入社会……两年来,他们在馆外志愿服务群众1500多人次。

    中华商业第一街,为民服务风雨无阻36年

    昨天清晨7点不到,细雨蒙蒙中,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已开始了设摊准备,理发、补鞋、量血压……如此为民服务已坚持36年,风雨无阻。这条街是享誉世界的“中华商业第一街”,这里是商业繁荣的缩影,更是学习雷锋、为民服务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步入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第一医药 (依嘉) 劳模工作室客服中心”铭牌十分醒目。1982年3月,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员工的陶依嘉和五位民兵团员,在南京路推出了第一辆“学雷锋为民服务”小车,拉开南京路上学雷锋的序幕。

    “认准的事就要用心去做,学雷锋不是‘3月来,4月走’!”全国劳模、全军英模、全国学雷锋标兵陶依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风雨36年,每月20日早晨,她在南京路设摊为群众量血压、测体重;她的“依嘉热线”帮助外地患者寻找救命药;推出“拐杖出租”“缺货登记”“送货上门”等志愿服务,解了许多人的“急、难、愁”。

    南京路上的“活雷锋”不止于此。进驻上海68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该连队已连续36年在南京路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理发、补鞋、磨刀,结对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近十年来,连队还为灾区和困难群众捐款8.3万多元、捐献造血干细胞36人次、献血8万多毫升。

    南京路上还有一支光荣的队伍―――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十中队,该中队国旗班自1995年成立后,一直担负人民广场国旗升降和南京路治安巡逻任务,践行“霓虹灯下忠诚卫士”的誓言。20多年来,他们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仅帮助游客寻找走失儿童就有9次,被老百姓称为“南京路上的活雷锋和活地图”。

    “牛哥”做公益,儿童医院就应该如此温暖

    “活雷锋”团队背后何尝不是众多个人对雷锋精神的不断丰富与精彩诠释。“牛哥”钮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作为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投身志愿服务已达20年。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7年的“难童医院”,钮骏传承着这座医院的“慈善基因”。1997年,钮骏参加工作,身为检验科技师的他,时常要去病区给患儿采手指血,孩子常常一看到他就哭。1998年6月1日,儿童医院成立了一间“阳光小屋”,是专为白血病患儿提供治疗期间学习、娱乐的场所。他报名成为志愿者,细心的他发现,孩子们都会对着他笑。这一反差触动了钮骏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孩子们生病后已经很痛苦了,能不能让他们快乐一些?”志愿服务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一发不可收拾。

    “彩虹湾病房学校”“音乐教室”“病房学校”“糯米老师绘画课堂”“108魔力课堂”“小兔子故事宝盒”……这些年,儿童医院里的志愿活动越来越丰富,原本沉默的病房充满了欢笑。钮骏还在不断思考:如何做点更“专业的事情”,将患儿的需求与志愿服务精确对接。

    2016年,儿童医院推出“爱从‘头’开始,毕业季捐发活动”,鼓励毕业生把头发捐给有需要的患儿,不仅留下特殊的毕业记忆,也在心底埋下“爱”的种子。一项公益志愿活动承载起“生命教育”的任务,有人说,一家儿童医院就应该这样的温暖,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志愿精神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