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跨前一步”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
  • “跨前一步”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

    时间:2018-01-22 16:35:07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郭颖

    原标题:“跨前一步”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近日,星巴克全球面积最大的门店通过“绿色通道”落户上海。青年报记者常鑫摄

    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全市所有部门的事。

    据《青年报》报道,近日,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上海各项审批中享受到了“快进”模式,所在区各部门主动跨前,变“不可能”为“可能”。而临港、张江更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门办结”,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政府和企业双方的人员往来,让政府及时掌握企业现状和困难需求,使企业了解政府的运作规范、服务体系和办事流程,从而全面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可考虑建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企业的常态化机制,更好地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可以组织相关部门成立“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深化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协作,让企业与政府加强沟通联系,让企业诉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更紧密衔接,增强企业获得感。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全市所有部门的事。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星巴克近日便在上海各项审批中享受到了“快进”模式,所在区各部门主动跨前,变“不可能”为“可能”。而临港、张江更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门办结”,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各方积极行动变“不可能”为可能

    不久前新开业的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及品鉴馆位于静安太古汇,是星巴克全球面积最大的门店,其开放式的生产模式业态新颖,毫无先例可循。星巴克方面怎么也没有料到,一个看似很难的审批,进展会如此迅速。青年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这一曾经的“不可能”。

    一出地铁13号线南京西路站,就可以看到“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的标识,门口则排起了长队。进入馆内,值班经理coco向青年报记者介绍说,上海烘培工坊的租赁面积超过2700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星巴克门店,是西雅图工坊的两倍多。

    走进烘培工坊,里面座无虚席。在烘培工坊的正中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约两层楼高的巨型铜罐,罐身装饰有1000多个中国传统印章和篆刻图案,手工镌刻着星巴克和咖啡的故事。工坊内有3个木质咖啡吧台,包括全长约27米(88英尺)的星巴克全球最长吧台。“看到新闻我就来了,真的不虚此行。”一名在3D打印而成的茶瓦纳吧台品尝特调茶饮的顾客陈先生告诉青年报记者。

    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烘培工坊的落成却隐藏着许多幕后故事。

    1月11日下午,星巴克相关负责人一行前往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向该局赠送了锦旗。事实上,早在2015年底,星巴克项目组政府事务人员就与他们进行了第一次接触,表达了准备在上海静安建一个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的想法。2016年4月,星巴克第一次向该局正式提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

    难题来了,这类项目没有先例,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没有接手过类似的审批,在具体审核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当了解到星巴克方面希望上海烘焙工坊在2017年底开业时,该局没有拿冷冰冰的法律法规条文跟企业说“不可能”。

    为支持该项目尽快在静安区落地,2016年9月,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支持下,在市食药监局的积极协调下,该项目首次召开专家组会议,对“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及品鉴馆”项目涉及的开放式生产模式合规性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会议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制定上海市地方法规解决星巴克工坊生产许可问题,以弥补与现有法规相冲突的部分,为后续的发证和事后监管制定相关依据。

    与此同时,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迅速成立了专项服务小组,围绕星巴克烘焙工坊项目所涉及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及特种设备许可等审批项目及后续监管进行了专题研究。

    2017年一整年,监管部门成为大胆的“吃螃蟹者”,一切手续都在走“绿色通道”:2017年3月2日,市食药监局主持召开细则工作组启动会议,成立起草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及细则制定初步原则。经过半年多的讨论、修改、专家论证,《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于10月25日正式实施。11月17日,工厂许可审核通过,11月20日拿到生产许可。

    政企有效联动确保新项目顺利按时落地

    在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看来,《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制定和出台,是政企合作的创新模式的体现,是政府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思路的体现。“《细则》的出台本身就体现了上海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放管服改革,与《上海市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共同形成了区市场监管部门与市食药监部门有效联动、出台审查细则的典型案例。”

    为落实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及品鉴馆项目,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与星巴克公司保持日常沟通协调会议机制,召开专题讨论会10余次,分析全开放式生产厂区内暴露点的相关防护措施,明确现场核查标准和事后监管标准,全面检查、鉴定烘焙使用的各类特种设备,确保项目推进安全可控,并对项目进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项目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等做分析讨论,推动企业制定符合其经营特点的食品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控。

    距离星巴克该项目2017年12月正式对外营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回忆说,为确保项目开业前取得合法经营资质并如期开业,工作人员主动对标需求,及时跟进该项目进程,优化各项服务。“我们成立了服务小组与星巴克管理团队就证照办理进行点对点对接,对该项目各阶段产生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引导加强整改,做到规范管理和及时准入两不误。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主动到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市食药监局执法总队指派国家资深注册审查员协助我们完成静安区首次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工作。此外,我们还开辟准入绿色通道,根据企业递交申请资料及现场验收相关事宜的各个时间节点,提前做好服务计划,配优配强人员,为企业落地以及许可证申请提供跟踪服务、快捷服务,指导、规范各类申请材料。截至2017年11月20日,企业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审核、发证工作全部完成。”

    “星巴克有问题都会找到我们,然后我们再找各个部门协调,他们就把我们当娘家一样。”静安区商务委副主任高能告诉青年报记者,每次碰到难题的时候,商务委就会牵头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

    高能透露说,原来烘培工坊这一创新形态在国内落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国内没有先例。为了确保项目落地,在区委书记、区长的关心支持下,静安区政府前后开了十几个协调会,涉及十几个部门。在他看来,面对这样一种创新的模式,大家都要跨前一步,如果一开始就说没有依据不批,一切就会戛然而止。在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原则下,要想办法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办法。“区长陆晓栋还表示,除了星巴克外,只要是适合南京西路的商业业态,是创新项目,对产业发展有利,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开辟“绿色通道”

    在黄浦区,星巴克同样享受到了这样的“绿色通道”。近日,黄浦区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注册于淮海中路的星巴克中国总部因股权变动,将由原名“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该公司及下属分公司将进行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消防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变更的手续。

    黄浦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等相关部门立即行动,经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的前期指导,在市工商局等支持下,通过“证照通办”措施,在星巴克总公司申请提交当场予以办结。目前星巴克总公司的证照变更已经顺利完成,名称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增加经营范围已完成。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变更同步完成。黄浦区商务委已经在企业申请当天就完成了对其名称和经营范围变更的备案事项,并出具了备案回执。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对此高度重视,1月17日带着星巴克总公司变更完成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上门走访星巴克店,深入了解企业的进一步诉求,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会商下一步解决方案。

    下一步,星巴克后续各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包括消防许可证的变更即将开展,星巴克公司的需求包括:其目前在上海待变更的营业执照合计648张,其中574家在黄浦区,按照正常流程至少需要一年多才能完成,企业希望能够在加快进程等方面提供支持等。

    黄浦区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了现场办公,各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协同办公、通力合作,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服务。

    “通过‘证照通办’措施,对涉及区市场监管局的办事项目同步办理。改变原来先照后证办理流程,针对其此次变更项目不涉及许可专业审批的情况,将分公司营业执照与食品许可证变更一窗受理、同步办理,优化流程。设立证照办理专门通道,给予其集中办理提速支持。”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落实专门工作小组,根据企业办理进度申请,对在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的近600家星巴克分公司的执照变更加快办理,并争取市工商局支持加快审批,保障企业业务开展需求。

    黄浦区商务委则表示,将运用相关产业政策,综合协调相关属地管理部门,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相关政策规定,并将继续加强与海关、国检等垂直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服务。黄浦区税务局、金融办、消防支队等部门也纷纷拿出措施为星巴克打开“绿色通道”。

    ■无独有偶

    临港对企业“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门办结”

    上海市临港地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近日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海谷创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E0201地块项目。该项目目前施工已完成,正进行各类事项验收及竣工备案。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综合验收试点,大大提高效率,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路。

    由港城集团负责建设的主城区某桥梁工程已竣工,但在验收过程中由于建设方手上原件材料只保留了一份,在办理各项专项验收时,多个部门负责的事项均需要原件,缺少就无法办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通过综合验收试点,推行“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门办结”,不同事项的同一申请材料企业只需递交一次,这样一来,困扰建设单位已久的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路径。

    服务中心是临港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要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放出的又一个“大招”。目标就是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和“堵点”――竣工验收涉及业务部门多、周期长、用户体验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据悉,临港管委会将管委会及其事业单位的有关建设项目验收事项(规划、土地、环保、水务、交通、绿化、环卫、房屋、民防等)、安全质量监管及行政处罚等职责,整合划入正式挂牌成立的服务中心,由临港管委会赋予该中心“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统筹协调管理”的职责。

    针对消防、卫生、出入口、公安技防、防雷、电梯等尚未委托临港管委会实施的其他专业验收事项和水电气配套事项,在市、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支持下,近期将采用进驻服务中心方式,实现“一门式办理”。

    企业审批备案竣工验收可在张江“一站办结”

    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近日正式进入试运行。最先体验到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中国电子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说,过去项目竣工需要提前三四个月至少跑20个地方,如今只要一个窗口,准备好资料即可办理。

    今后,企业无论是审批备案还是竣工验收,都能在张江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办结”。

    据悉,目前已经有8个委办局派人入驻服务中心,开出十几个窗口,包括绿化、排水、住房建设、交通、档案验收等窗口。服务中心的成立,将解决张江企业办理项目验收审批事务时间长、材料多、重复审查、流程复杂等问题,通过推行“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门办结”,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少跑腿,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青年报记者获悉,张江科学城的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受理范围不但包括张江9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还覆盖张江镇、唐镇、合庆镇、康桥镇、周浦镇、航头镇的镇域范围,共计264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局长吴强表示,除了集中办公,让企业“少跑腿”,成立这个服务中心的最终目的是打通项目验收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过去一个项目从建成到验收完成,快则半年,慢则一年。按照这次的改革方案,对于浦东新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重点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24个自然日内完成;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

    ■委员声音

    深入推进“集成创新”构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政协委员蒋颖(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副首席执行官)

    营商环境指企业从开办、运营到注销整个周期中各种外部环境的总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是我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第78位,与去年持平。这一排名低于新加坡(2)、韩国(4)等邻近的亚洲经济体,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匹配。根据世行数据,上海在获得建筑许可这一维度需经历流程数为23个,平均历时279天,而北京在流程上与上海一样,时间较上海短,为208天,而世界最高得分丹麦流程仅7个,历时64天。

    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创新活力。从市场主体的感知度出发,总结核心问题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缺乏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共享;申请事项流程及所需材料要求的精准度、清晰度和完整性亟须提高;缺少应对特殊情况快速处理的决策流程设计。

    因此,建议要以国际化为导向、市场化为基础,深入推进“集成创新”,构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就获得建筑许可这一维度而言,葡萄牙采取各部门协同机制,相关监管部门在企业项目立项前期准备阶段就开始介入并给予实时的督导和明确的要求;在项目立项后,采取不间断跟踪原则,每个月与企业开展例会,了解项目进度和企业需求;在中后期审核阶段时采取多部门联审,针对非标准化的特殊项目,给予定制化的政府服务,提升整体的审核效率和投资者的满意度。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中,上海应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围绕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打破政府的部门信息孤岛,从“监管者”转变为“服务者”。加强政府和企业双方的人员往来,让政府及时掌握企业现状和困难需求,使企业了解政府的运作规范、服务体系和办事流程,从而全面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可考虑建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企业的常态化机制,更好地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可成立“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

    ●政协委员屠海鸣(市侨联副主席、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全球看,各国、各地区政府都在高度关注营商环境,一些国际机构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标排名,成为资金流动的风向标。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国家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还是简单地靠优惠政策竞争,损害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也难以大量培育企业的新生力量。

    我建议,可以组织相关部门成立“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深化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协作,让企业与政府加强沟通联系,让企业诉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更紧密衔接,增强企业获得感。

    此外,要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用自我改革提升企业获得感。从香港特区经验看,大部分企业除了办理税收和出入境等事项需要与政府打交道,平时的日常经营与政府无关。政府完全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正是这种理念,让社会活力迸发,经济持续繁荣。目前,国内已经取消或下放了大批审批事项,但企业获得感依然不强,说明政府还是管得太多。未来,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大胆地简化政府办事项目和流程,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李强书记要求,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一方面,扩大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网络合作,通过政府间信息沟通减少市场主体办事的次数和内容,减少对正常市场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大幅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办事环节,并对必须保留的审批、办事项目压缩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梳理完善办事指南,让企业清晰地知道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和办理时限,提高办事透明度,让企业形成明确预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