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最美女医师:“当过病人的医生最能理解患者”
  • 上海最美女医师:“当过病人的医生最能理解患者”

    时间:2018-01-19 16:31:42  来源:东方网  作者:顾金华

    原标题:当过病人的医生最能理解患者

    孙燕妮带领医护人员查房。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她,在经历人生重创后,依然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孙燕妮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5.3岁,病房收治的病人平均年龄则达到87岁,但是这个年轻的团队却始终奋战在急救一线,他们每天与死神过招,承受着生命之重。

    孙燕妮说,一场病痛让她体验到身为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以及病人对医生的依赖和渴求。这让她更加珍惜这个救人于生死线上的岗位,更加理解和善待病人!就在不久前,这位为急诊而生的女博士――孙燕妮主任被评为第二届“上海最美女医师”。

    治病救人

    生活中她是软妹子工作时她是女汉子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临近上海市西北片区交通枢纽,这里老旧的工人新村密集,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些特殊的原因造成了医院日急诊量过千,在全上海同类医院中排名前五。急诊是突发性疾病必经的第一道关口,在这里有一支技术过硬、能打胜仗的优秀队伍,它的领头人就是急诊内科的孙燕妮主任。

    急诊室,一个天天演绎着悲欢离合、上映着生死时速的地方,是孙燕妮和她的战友日夜坚守的战场。记者眼中的孙燕妮是一位身材娇小、笑容可掬,温温婉婉的软妹子。可一进急诊室,她就变了一个人,成了一个眼快手快、脚步快、语速快,风风火火的女汉子。

    早上接班后不到半个小时,120救护车就送来了七例重病人,孙燕妮带领的急诊内科医生护士马不停蹄地救治着不同的病人。记者一个不留神,就在人头攒动的急诊室里跟丢了她。仔细搜寻后,才发现她已经开始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施救,一双纤巧的手仿佛装上了电动马达,力度精准、频率迅速。原来,这是一位心梗突发室颤的病人,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已经面部发灰、瞳孔散大、呼吸微弱、知觉丧失。跨在死亡线上的病人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5分钟,这是与时间的赛跑,是与死神的博弈!心肺复苏、电除颤、呼吸机插管、深静脉穿刺……一气呵成,这是一支充满默契的团队,他们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眼神而非言语。

    经过六次电除颤和两位医生的持续胸外按压复苏,患者涣散的眼神有了光亮,意识逐渐恢复。就在这个时候,大量呕吐物突然从患者嘴里喷射而出,正在抢救的孙燕妮躲避不及,被吐了满身。但是,孙燕妮丝毫不介意,一把脱下已被汗水浸透、身前满是呕吐物的白大褂,对着病人笑得分外欣喜。孙燕妮说,因为这是病人脱离死神魔掌,被救活的最好证明。

    要关注病人的病情更要关注病人的心情

    孙燕妮负责的一位中风老阿姨,就在几天前刚刚痊愈出院。老阿姨刚来到急诊的时候因为中风引起了偏瘫,已经陷入昏迷。住院期间,孙燕妮和她的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着她的病情,总在她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在老阿姨的身边。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老阿姨神志渐渐清晰,慢慢地能说话了。出院的那一天,病人用自己的手推挤着半边瘫痪的面孔,给孙燕妮挤出了一个笑容,尽管有点僵硬,但孙燕妮却说这是她看过的最美最灿烂的笑容。

    紧接着,病人用不太清晰的口齿说:“孙医生,你抱抱我吧!”孙燕妮一刻也没有犹豫,立即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从这个拥抱中,孙燕妮读出了胜似千言万语的由衷感谢,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云消烟散。

    像这样出院之前索要拥抱的病人还不止一名。孙燕妮告诉记者:“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都会满足他们这个小小的心愿。”她要求团队的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病情,还要关注病人的心情,要牢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从急诊同事的口中,记者还听到了孙燕妮许许多多的故事,她一次次为不相识的急诊病人垫付药费却从不留心去记对方姓名;不止一次地为病人买水买饭而毫无怨言;查房时与每一位患者热络亲切地交流问候,仿佛自家亲友。

    以身作则

    患病后回归 只会更加珍惜这个岗位

    然而,记者眼前这位坚强自信、敢打敢拼的孙燕妮,其实也是一位病人。

    2015年4月,孙燕妮被诊断为淋巴瘤。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从一名医生变成一位病人,从一位施救者变成一位被救治者,让习惯了在急诊室里救死扶伤的孙燕妮把求医问药的种种滋味一一尝遍。领导春风细雨般的关怀、同事朋友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走出了阴霾,重新回到了热爱的岗位。待孙燕妮病假结束返回岗位的时候,医院领导特意询问她的意见,是否要调离快节奏、高强度的急诊岗位,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养身体,孙燕妮当时就微笑着拒绝了领导的好意:“急诊培养了我,我离不开急诊。”

    孙燕妮说,这一场病痛让她更加明白世事的变化无常、时间的弥足珍贵,让她体验到身为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以及病人对医生的依赖和渴求,她不会离开急诊,她只会更加珍惜这个在生死线上救人的岗位,更加理解和善待病人。

    谈到为什么会从医时,孙燕妮告诉记者,她是一位医二代,父亲以前是名军医,家庭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她和妹妹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医生。至于为什么选择急诊,孙燕妮说:“我们急诊医护人员上班的时候,都会保持一种轻度兴奋的精神状态。把一条条濒临死亡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能够恋上这种感觉,那就是为急诊而生的!”孙燕妮说,她会矢志不渝地做一名急诊科医生,不会因为生活的小插曲而改变人生的主旋律,真正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0后团队救治80岁患者 沟通最重要

    如今的孙燕妮,仍是急诊室里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是急诊内科医生护士的领头羊,依旧干练利落,依旧谈笑爽朗,依旧执着认真,在她身上完全找不到一丝身为病人的娇弱和怨尤。在她的带领下,急诊内科的医护人员们也个个乐观开朗。

    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内科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医生的平均年龄只有35.3岁,他们来自于各个专业科室,在急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但是,那么年轻的团队需要救治的患者平均年龄则达到了87岁。面对年龄上的“代沟”,孙燕妮表示,无论是救治或是沟通,都毫无压力。

    谈到如何培养年轻医生时,孙燕妮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急救过程总是充满未知数,有时候病人难免会发发脾气。孙燕妮总是和他们说,医生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多换位思考,将这些病人看作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只要这样想,很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就像医生被患者的呕吐物弄脏了衣服,我们不能因此而生气,更不能因此就区别对待他们,因为呕吐是疾病的表现;有些病人易怒、焦躁,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的情绪是由于疾病引发的,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我们要多理解他们。”孙燕妮说。

    自己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好好参与孩子的成长,这对于孙燕妮来说,始终是一个遗憾。“但是,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不应该有抱怨,其实大家都一样,都对家人存在着愧疚。”

    急诊科室的医生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外地的医生从来不会请探亲假。每次春节期间,大家都要轮流加班。作为急诊科主任,孙燕妮都会陪着其他医生一起加班,也算是给他们加油打气。眼看着今年的春节将至,怎样给各位医生排班,又成为了孙燕妮的大难题,“总想着能让大家多休息,但是整个春节能休息三天已经算很不错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