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曹家宅”拆迁停了,留还是不留?
  • “曹家宅”拆迁停了,留还是不留?

    时间:2018-01-18 15:39:1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位于浦东新区高行镇的曹氏家族建筑群因旧改面临拆迁,引起社会关注。在当地政府部门暂停拆除后,昨天市政协文史委会同专家到现场对幸存的老建筑进行考察,经专家初步“会诊”,认为该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的可能性比较大,是否属于明代建筑还需进一步检测和考证。

      明末清初可能性较大

      曹氏家族建筑群,东至高行街,西临复兴路,南接万安街,北沿连通黄浦江的芦九沟,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记者跟随政协委员以及专家进入建筑群考察,只见一片废墟中,还挺立着几幢老建筑,显得凌乱而又破败。目前保留的主要建筑包括两座由双层建筑组成的两进院落,以及一座单层建筑组成的两进院落。房子里面损毁也比较严重,各个年代不同风格的搭建像“补丁”一样,有些地方已看不出老建筑本体。

      上海建工集团装饰公司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建设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墙砖材料。他认为,这幢建筑本身用料讲究,建筑风格简洁敦厚,“是我见过的上海民居里用料最好的。砖用的是大砖,不是清代民居常用的小砖”。他还在房子里发现一个装饰性斗拱。“明朝的建筑规制比较严谨,民居里不能有斗拱,当时都不敢违反。清朝时规制才没那么严格,所以明末清初的可能性比较大。”

      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安石也比较认同“明末清初”的说法。“明代一般民居要达到这个水平,不太可能,从材料看,清朝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济大学的学者也表示,民间用砖瓦砌墙的历史,不超过明中期,可以通过对灰缝、灰浆的检测,判断出更准确的年代。

      建议全面完善街坊格局

      近年来,上海市转变保留保护工作观念,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努力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石库门专家委员会成员娄承浩建议,从芦九沟到万安楼这一段,应作为历史文化风貌街坊来保护。万安楼靠近曹氏家族建筑群东南角,是文保单位。

      “要保护、有价值是共识,但关键是怎么保护。”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马建勋认为,待权威部门出具的检测结果,可以原地单体建筑保护、成片保护或者异地移建等方式,目前应按最严格的标准执行,朝最好的方向努力。

      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也提出建议,全面停止拆除工作,请有关机构鉴定文物价值,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果符合申报条件,同相关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对建筑提出保护。对街坊格局全面完善,恢复修缮形成曹宅建筑群的总体格局。(解放日报记者 张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