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在沪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限户籍? 律师:平等就业是应聘者的权利
  • 在沪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限户籍? 律师:平等就业是应聘者的权利

    时间:2017-12-21 16:33:0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叶

    原标题:在沪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限户籍?

    据《劳动报》报道,近日市民张先生向媒体反映,自己通过某网站应聘当地一家知名超市的分拣员,可却被超市方面告知不招收上海人。此事一经曝光后引起诸多议论,不少人表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招本地人早已是行业“潜规则”。对此劳动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光在蓝领市场,眼下白领市场也存在在沪企业只招外地人员的情况。而另一个极端是,也有企业部分岗位明言只招本地人不招外地人。

    因户籍被挡在门外

    前不久,家住奉贤区的上海户籍张先生想应聘同区一家知名超市的分拣员。根据招聘信息,其要求包涵应聘者年龄18-45岁;吃苦耐劳,配合公司加班;无传染疾病;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等。

    张先生觉得这些条件自己都符合,况且又是奉贤当地人,每月6500-8000元的工资待遇也挺不错。然而当他致电咨询应聘时,对方却回复他“不要上海人,其他外地户籍都可以”。张先生想不通,一家在上海的企业却明确说不要上海人,这是什么道理?而劳动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当下招聘市场并不鲜见。

    记者在百姓网、智联招聘等网站的最新上海招聘信息中看到,一则“男地铁站务员”的招聘信息里,对职位描述是“负责巡逻值班、挥旗、咨询服务等”,工作地点闵行。然而,除了条件须符合“18-35岁”和“大专学历”两项之外,信息中写明应聘人还必须是“外地户籍”。

    另一家位于松江出口加工区的上海楚承电子科技公司,招跟单员,列出的要求也并不苛刻:年龄16-40周岁,男女不限能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不酗酒、不晕车。月综合工资7500-12000元,上五休二。但唯独还单列了一条“外地户口或退伍军人优先”。

    劳动密集型企业“潜规则”

    记者联系到该公司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一番交谈后,对方态度大致可概括为:该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较辛苦,希望能招到踏实、能吃苦耐劳的人,不招本地人是怕他们吃不了苦。

    在各大招聘网站的论坛讨论区,关于招聘门槛设置“户籍条件”的讨论比比皆是,不少应聘者对这样的“潜规则”亦心知肚明。

    有类似经验的应聘者留言表示,“很多老板不愿意招聘本地人,更主要的原因是相比来沪打拼的外地人,本地人的生活相对安逸和稳定,不如外来者那样专注和进取。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十足的偏见,这样的企业老板思想狭隘,很难想象企业会得到长足发展。”

    另外,“外地户口社保成本低也是个因素。”一位人力资源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不收上海人的企业,或许也存在规避招聘上海人所需交纳的五险一金以及所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企业想节省开销,也想让员工长时间工作,而聘用外地人就可以打擦边球,少支出许多他们应该得到的福利,比如加班工资和定时调薪的规定。”

    户籍要求频现招聘信息

    事实上,不仅是蓝领岗位存在这样的情况,劳动报记者发现,沪上一些白领岗位的招募有不少也带有“户籍条件”。

    例如上海凯盛集团旗下日沛电脑有限公司招聘文员,日常负责相关单证的保管与存档,以及数据的统计、存档、账务和系统数据的输入。而其任职资格的第一条便言明需要“外地户籍”。

    除了不招本地人,另一个极端是,沪上一些公司岗位只招上海人。

    比如记者看到,眼下多家公司给出的财务、出纳、会计招聘信息中,标题便要求是“上海户籍”。一家银行在招聘保安时,也要求“需为上海户籍”。还有诸如招聘仓库管理员、业务员等职位的,也在职位要求中写“本地人优先”。

    平等就业是应聘者的权利

    “不要本地人和只招本地人是两个极端。”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在招聘中,明确不要本地人的普遍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一些操作工、车床工、大货车司机等等,原因有些是工作压力比较大、辛苦,还有是需要吃住在公司统一管理。

    而只招本地人的一些行业主要是集中在财务、会计、金融等行业,这是考虑到了用人风险;还有一些销售、中介也是优先招聘本地人,这是看中本地人的人际关系资源。

    对此,上海顾友律师事务所律师告诉劳动报记者,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要消除就业歧视,向劳动者提供公平就业的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设置户籍门槛依然较为常见。

    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劳动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能真的出于用工需要,牺牲了一部分求职者利益,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但他强调,“不论怎么说,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的方向是不能动摇的。”

    他同时补充道,招聘单位设定的任职条件,哪些属于正当用人权,哪些构成就业歧视,还是有衡量标准的:如果把学历、职称、经验与能力等通过后天努力奋斗可以得到的东西设为条件,则不仅不能视为歧视,反而应予以尊重;反之,如果用人单位把应聘者天生就有、无法自我选择的属性设为硬性条件,比如应聘者的户籍、血型、性别等,则必然构成歧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