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又一部近代历史“百科全书” 《申报馆剪报资料》出版
  • 又一部近代历史“百科全书” 《申报馆剪报资料》出版

    时间:2017-12-12 15:32:5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原标题:又一部近代历史“百科全书”,《申报馆剪报资料》出版

    由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合作编辑的《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历史掌故专辑》(全4册)和《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淞沪抗战专辑》(全12册)近日正式出版。12月11日,“《申报馆剪报资料》出版座谈会”在解放日报社举行。上海申报馆剪报资料室收集整理的剪报资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剪报类民国史料文献;书册按专题形式将剪报内容分辑出版,是继《申报》后又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图片说明:申报馆剪报资料

    近代历史“百科全书”

    申报馆的剪报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此时,史量才掌管《申报》已有18个年头,报馆在册员工450余人,发行量已逾15万份,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新闻学家戈公振考察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新闻报业,回国后加盟申报馆,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包括成立“图书资料室”的提议。1929年5月,戈公振筹办图书资料参考部,开始规划资料室。1930年,他兼任《申报图画周刊》主编,资料室除了剪贴报纸资料,还增加了各类照片、图画的搜集与整理。

    申报馆的剪报工作一直持续到1949年5月末,前后近20年。工作人员依托当时较具影响力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专题资讯,加以剪贴归类,装订成册,总量达13000册之巨,为迄今规模最大的剪报类民国史料文献。

    1949年5月28日,《申报》停刊第二天,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诞生在还飘着油墨香的申报馆中。直到2011年,解放日报社才搬离汉口路309号。《申报》停刊后,由上海申报馆剪报资料室收集整理,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分类保存,涵盖百余个近现代报纸的剪报资料库藏由解放日报社接管,现由上海报业集团完整收藏。虽经几次的迁移,但这批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宝贵文献始终得以妥善保存。

    “大数据”般的史料库

    “《申报馆剪报资料》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申报馆在做的是当时条件下的大数据工作。”上海书店出版社近现代文史文献编辑中心副总监薛羽介绍,目前已初步完成“上海卷”,内容多达2000册,计约15万份,“按照建筑、路与桥、园林等专题收入相关的历史资料,是上海历史文脉的生动呈现。”

    其中,《历史掌故专辑》专门收录大量反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掌故类剪报,最突出的当属《申报・旧报新抄》《大公报・船家生活》《大英夜报・上海百年》《中华日报・三十年过去之报影》《正言报・官场百态》等专栏,保存了一大批近现代的重要史料与珍稀逸闻,为深入研究近现代上海的历史轨迹和文化脉络,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淞沪抗战专辑》选取1936年至1940年间有关“淞沪抗战”的剪报资料,按照主题分类和出版时间顺序编排,分为“战前情形”“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后情形”“日占时期情形”“上海近郊游击战”“孤军营情形”及“八一三周年纪念”等若干专题,全面展现了淞沪抗战的历史过程和细节,为深入研究上海抗战史补充和丰富了大量新的史料和线索。

    “我初步拜读了《淞沪抗战专辑》第一卷,非常令人振奋。”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教授余子道颇为兴奋,“保存有如此系统、完整的剪报资料,且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受到损毁,是上海文化界一大幸事。百科全书式的民国史料,评价很贴切。”在他看来,《申报馆剪报资料》的出版,既有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更有研究价值,“剪报资料本身就是一部珍贵的原始性历史文献;同时,它记载了这个时期社会历史方方面面的状况和信息,为学界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剪报资料本身也足够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复旦大学教授余子道认为,《申报馆剪报资料》具有文献价值、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

    申报馆剪报资料的保存和进一步利用也引发关切。上海书店出版社原副社长、书刊责任编辑之一的唐晓云说:“目前已经数字化的上海部分的剪报,只占所有剪报量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的剪报,依旧是32开本手工装订的厚厚薄薄的剪报本。剪报的数字化才刚刚起步。”

    据悉,上海书店出版社计划将在明年陆续推出《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高等院校专辑》《申报馆剪报资料・上海卷:新闻出版专辑》等书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