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沪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举行 同济大学喜捧“知行杯”
  • 沪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举行 同济大学喜捧“知行杯”

    时间:2017-12-11 16:01:50  来源:东方网  作者:周胜洁

    图片说明:同济大学喜捧“知行杯”。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东方网12月11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日前,2017年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今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吸引了7000余支大学生团队参赛,最终同济大学喜捧“知行杯”,华东政法大学等10所高校获评“优胜杯”。大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联合主办。

    为机场绿化献策

    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言

    在参赛的项目中,不少大学生立足上海城市发展和运营做了不少调研。《点石成金――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项目获得了此次比赛的特等奖。

    这是一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实践团队,负责同学罗薇介绍,他们聚焦上海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源头产生者,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进行收集、清运、处理和再利用的相关企业,有关监管部门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主体都成了他们的调研对象。团队成员研究了有关规定,在分析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后,还试着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18名学生组成了《共建美丽机场――浦东机场园区调研及规划》实践项目,负责人刘天磊是园林专业的学生,他说,这次实践源于3月份植树节他们前往机场做志愿者,机场邀请他们这些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学生为机场的植物种植提建议。

    7月,项目成员多次前往机场调研,他们发现,由于机场位于海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大,植物生长条件苛刻,绿化以草花为主,层次少,颜色单调,缺乏美观,此外不少乔木受到了蚧壳虫侵蚀。

    8月,针对机场园区中两片重要绿化区,项目成员着手设计起景观方案,“第一块场地草花花坛,我们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四季花境,并分别做出其平面图及效果图,完成了《四季花境设计文本》。第二块场地机场新建大楼后方空地,我们结合机场方面需求,设计了一个供职工休闲的景观绿地,除了做出平面图和效果图外,还制作了三维模型。”

    刘天磊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设计方案,过程一波三折,整个暑假他只在家待了十多天,在家多数时间也在制图,“通过社会实践第一次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也是提前接触这个行业的工作状态。”

    更多学生则将实践基地拓展至全国。如获得特等奖的《“七彩祥云,美丽乡愁”乡土文化传承夏令营》项目,就给了同济大学学生一次走进偏远地区的机会。

    负责学生龙淼说,他们自编了乡土教材,融入前沿的教育理念,为当地青少年带去乡土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认知、情感自豪、自我认同,以此唤醒他们对家乡的文化自豪感,成为家园未来的创变者。

    引导大学生服务国家大局、聚焦社会发展

    据团市委介绍,今年“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以“喜迎十九大 青春勇先行”为主题,比赛分为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和决赛,市建交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委农办、市卫计委等8家合作的委办局提供了80个课题供大学生竞标,并为项目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

    沪上62所高等院校,7000多支实践团队,近13万名大学生都参与其中,服务惠及全国200多万群众。

    大赛共分教育关爱,志愿服务,民生服务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与城市运行和微视频等6个组进行评选。

    经过紧张严谨的评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6个项目获得本届大赛的特等奖。大赛还评出了15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92个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知行杯”专项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上海市大学生微视频创意制作大赛,共入围决赛项目15项,大学生发挥创意思维,用镜头记录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新发展及先锋人物典型。

    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队拍摄的《黄大发――一生只修一条渠》获评特等奖,评委上海电影集团崔杰老师指出,该微视频从小角度展示了感人的正能量,从黄大发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责任的担当。

    团市委表示,举办“知行杯”是为引导大学生服务国家大局,聚焦发展战略,注重知行结合,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此达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