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冲浪AI|人山人海中找到你 灾害环境中救助你
  • 上海:冲浪AI|人山人海中找到你 灾害环境中救助你

    时间:2017-12-11 15:48:4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原标题:上海:冲浪AI | 人山人海中找到你,灾害环境中救助你,这些正成为现实

    276651485.jpg

    图说: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团队在AI领域备受瞩目 来源/上海科技大学提供(下同)

    “光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新鲜词,上海科学家却用“光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全球第一,既能在人山人海中采集清晰人脸,也能为人们留住世界各地的风景;人类期盼已久的救援机器人,世界各国都在抓紧攻关,上海研发走在了国际前列……当人工智能越来越“靠谱”,科学家们也努力用高科技为人类赋予更多安全感。在这一领域,有多个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研创新团队,坐标都在上海张江――上海科技大学。

    精确捕捉各种风景

    “我们研发了全球第一套光场监控系统,它部署在机场入口,在人群密集时,通过不同光线的采样和融合,把一层层遮挡都剥离开,有效去除前景从而得到清晰的人脸。”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虞晶怡教授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

    近年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智能视觉中心在“光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在顶级学术会议入选论文数量与质量和科研项目成果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光场监控,虞晶怡还亮出了不少高科技成果:一张图片即可生成3D模型的新算法、五张照片生成高清人脸三维模型的“Light Field ++”……

    “光场是一种基于图像的方法,融合采集、处理、显示于一体,重构数字化的物理世界。”虞晶怡领衔的实验室研发团队正在用光场数字化的手段构筑整个世界:大至博物馆、历史遗迹、城市街景,小至各式各样的商品、物品……在过去的两年里,虞晶怡带领上科大信息学院智能视觉中心师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设计和搭建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光场动静态采集系统,这套系统在上海博物馆文物数字三维化、“中共一大”旧址重建、阿里巴巴“造物神计划”等广泛采用。

    复杂环境应用有限

    前不久,由上海科技大学主办的第15届安防、安全和救援机器人国际研讨会让“救援机器人”站在了闪光灯前。“目前,机器人运用于救援的实例还非常少,大部分救援机器人还处于科研状态。只有少部分无人驾驶飞行器已被运用于灾害环境下的救援。”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师泽仁,作为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机器人和自动化杂志的副编辑和RoboCup救援机器人比赛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在全球救援机器人领域颇有权威。

    GetAttachment.jpg

    图说:师泽仁在操作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主要作用是灾难环境的测绘、探测灾区特定区域是否有生命迹象、测试灾后人工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救援机器人配备了摄像头和其它传感器,来采集和测量距离信息。例如有一种蛇形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环境里穿梭,获得救援人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师泽仁介绍说。

    在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后,有科研团队高度还原了当时环境,对救援机器人的实用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救援机器人在定位生命体上表现出色。然而,由于机器人硬件性能和自主控制软件等方面的瓶颈,机器人在真实灾难的复杂环境中的运用仍很有限。“不过,我们正在克服相关技术难题,我相信救援机器人未来将大有用武之地。”

    在师泽仁的办公室里,到处摆放着机器人模型,墙上的白板还画着机器人的涂鸦。“前几天,我还买了扫地机器人。或许五年前,没有人能想到人工智能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但现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

    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师泽仁2012年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便选择到中国继续机器人研究,2014年8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在信息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在其他地方,你建不了这样的实验室,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资金在缩水,但中国的明显在增加。”这是中国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

    1559282907.jpg

    图说:师泽仁和自动化与机器人中心

    “中国的科研人员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已经发表了很多论文,很多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都受到称赞,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不断赶超,但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和一些国家存有差距。”师泽仁说,“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环境很好,如果能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中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我相信中国的人工智能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