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 安徽金寨
采访者 | 刘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朗朗上口,传唱几十年。歌里唱的正是大别山区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
中原第一山金刚台山(张朋摄)
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大别山腹地,安徽金寨县几乎村村有桂花。《八月桂花遍地开》是金寨的县歌,桂花树是县树。这半个多月,我就生活在金寨。这里还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走出过59位开国将军。
汤家汇镇党委书记邵先成:“这座山横亘着中原大地最南边的一座山,像一扇金刚门一样把持着中原大地,所以叫金刚台……”
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央广记者刘军摄)
金刚台山山势高陡,奇峰林立,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山脚下的金刚台村,当年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留守的妇女同志坚守大别山,“金刚台妇女排”因此闻名。金刚台村正是我蹲点采访的第一站。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特色茶叶走出大山
4月初,村里第一个现代化制茶厂准备投产。门前正在翻修道路,村里的扶贫队长王德正忙着检查施工进度。
王德:“上个礼拜就应该浇好,风雨交加还打雷,所以场地都烂了,等天好了才行。”
和王德深聊才知道,他原本是国家电网安徽公司一家下属企业的副总,作为安徽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在金刚台村已经待了两年。找什么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农业学大寨时期,金刚台村曾在山上开垦梯田种植茶叶,规模近四千亩,后来销路不畅,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茶园慢慢荒废。
金刚台村的梯田茶园(张朋摄)
王德先和村两委商量,又召集村民一起研究,大伙都觉得种茶叶是个好路子。但一没资金,二没经营管理经验,又没销售渠道,搞产业能行吗?眼看着村民们刚有盼头就要打退堂鼓,王德开始四处“求援”。最终,国家电网安徽公司决定捐助帮扶金刚台村建一座现代化制茶厂。
王德:“我们这儿的茶是高山茶,茶质比较好,我们现在就是要做一个当地的品牌,引进一个知名企业,带动一批茶叶大户,再新增和改造一千亩茶园,致富一座山村。我们村两委开始就搁一块列了几十个名字,金刚台是中原最高的山,我们高山茶本身就在云雾缭绕中生长的,我们就起名叫云峰了。”
国家电网安徽公司为金刚台村援建的光伏电站(张朋摄)
4月13日,金刚台村的新茶厂开业。村里还引进了金寨县金龙玉珠茶叶有限公司负责“金刚云峰”的生产和销售,公司董事长陈明松带我参观了生产线,整条线只要七个工人,满负荷运行,一天能制干茶一千斤,消耗鲜叶四五千斤,金刚台村现有的鲜叶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还是小批量生产。
陈明松:“我们专门做了一个产品,紧压条形茶,它这个当地茶的内质好,耐泡,口味浓。价格我们计划是好茶四千块钱一斤,中等的两千,普通的三四百。我们准备搞扶贫茶、爱心茶,专门收贫困户的鲜叶,单独核算成本,去掉加工费、包装费,利润全部返给贫困户。”
金寨金刚台村村民在云雾缭绕中采摘茶叶(央广记者刘军摄)
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金刚台村,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当地的茶叶、黑毛猪、土鸡、葛粉等特色农产品也走出了大山,给贫困户打通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去年,金刚台村已整村出列,摘了贫困的帽子。
金寨风光 图自网络
通过电商平台 一年卖出一百多万农产品
在汤家汇镇红军街,我遇到了正在打包给江苏常州客户发快递的张传峰。
张传峰:“你看这一箱是昨天晚上接的单,常州市,腊肉、土鸡、鸡蛋、茶叶,一共1280。”
每天下午挨家挨户收购农产品,第二天上午给客户发货,这是张传峰现在的日常工作。张传峰家住汤家汇镇竹畈村河坪组,眼前这位身有残疾,矮小瘦弱的男人,由内而外散发着乐观和活力。
张传峰在填写快递单准备发货(央广记者刘军摄)
2000年初中毕业,他就骑着和他差不多高的三轮车倒腾水果,贩卖烤鸭,2014年东拼西凑借了1万块钱,买了22只小羊羔,自己动手用木条钉了一间30平方米的羊舍,当起了“羊倌”。
张传峰:“技术不行,死了几只,镇里面农技中心找了技术人员伴我指导。2015年下半年羊增多了,镇里面给我搞了创业贴息贷款十万元,到2016年下半年羊发展到五百多头。”
张传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羊司令”。2016年,他又买了2000多只黑鸡和300多只鸭苗,当年就赚了12万。可问题随之而来,养殖的数量太多,传统的销路有限,看着满圈的鸡鸭猪羊,这可怎么办?
张传峰:“电商前辈给我们讲先从微信做起,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你养的鸡啊鸭啊,喂的什么粮食,放的什么环境,放到网上去,通过微信慢慢就自己销售一空,然后我就帮着人家卖,挣一点差价。品种就慢慢变多,农村逮的小河鱼、蜂蜜、干菜、粉丝,我们收来经过简单的包装。”
张传峰的母亲在制作小河鱼(央广记者刘军摄)
在汤家汇红军街,张传峰有两间门面房,每间门面镇里给了一万块钱补助,还有连续5年的房租补贴。
张传峰特地带我去他的店里看了看,除了卖自家的农产品,他还帮其他贫困户卖蜂蜜、土鸡蛋、黑毛猪肉等等。网上网下两个渠道,去年,他的团队帮100多户贫困户卖了100多万的农产品。
张传峰:“我带动了一百多户贫困户,他家帮我养三五十只鸡,他家帮我养两头猪,一有客户需要,我就去给杀了带来。我们现在还有个团队,就是这街上电商团队,经常下乡去收贫困户的东西,比方说一头猪一个人卖不了,我们就团队来分销。”
金寨风光 图自网络
山上种茶 家中迎客
大湾村也是我这次蹲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山路崎岖,流水淙淙。一进村委会大门,大湾村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正扯着沙哑的嗓子安排工作。随后,我跟着她去了村民汪杰家。
余静:“汪杰,目前游客的收入有多少?去年几月开始的?
汪杰:“十一开始的。”
余静:“那过年前呢?”
汪杰:“那段时间还好,一个月搞小万把块钱。”
金寨风光 图自网络
大湾村属于重点移民安置区和高寒山区,尽管地处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自然风光秀丽,可鲜有人知。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这里。如今,行走在大湾村,一幢幢小楼房和老房子交错杂陈,掩映在绿树翠竹中,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见了效益。
余静:“今年回来搞农家乐的大户都是过去在外面,现在都回来了。我们马上搞的漂流项目源头就在这个地方,漂流一旦干起来以后,不仅带动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也能带来更多的游客。”
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在炒制茶叶(央广记者刘军摄)
“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借着红色旅游热,大湾村还吸引了一家茶叶龙头企业入驻,打造一体化茶叶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时,大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74户415人,现在还有32户44人。
金寨风光 图自网络
余静:“我们在围绕老百姓增收,也在考虑打造一些景点出来。今年我们搞了一块集体土地入市,盖了大概有一百多间的民宿群,这样有大批量游客来的时候就能真正留下来了。”
待到金秋时节,桂花香飘金寨时,金寨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即将实现。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国之声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