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中国海关今年第一季度查获侵权货物1654万件 2018年查处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
  • 中国海关今年第一季度查获侵权货物1654万件 2018年查处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

    时间:2019-04-26 00:00:00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刘一荻)今日(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海关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4612批,同比增加49%;查获侵权货物1654万件,案值4105万元人民币。据海关分析,2018年,全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4.97万次,实际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同比增长146.03%,涉及货物2480.02万件。海关总署还将继续利用多个途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国海关第一季度查获侵权货物1654万件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取了一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3月海关查获的侵权货物中,4323批发生在邮递渠道,占93.7%。从货物批次看,郑州、上海、南京海关查获的排前三位,共3061批,占66.4%。按照货物数量看,深圳、宁波海关查获的排前两位,共1463万件,占88.5%。此外,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今年第一季度海关总署审批通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2714件,同比增长11.3%。

    目前,中国海关正加快推进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海关的合作,重点拓展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海关的合作,加强对非洲国家海关执法的合作与援助,同时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海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时下最受关注的跨境电商领域的假冒侵权,全国海关在完善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执法联动机制的同时,推进线上线下综合治理的打假新模式,利用在口岸的执法优势,及时发现侵权违法线索,准确定位制假售假源头,促进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

    同时,中国海关培塑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引导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强化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此外,海关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权利人维权联盟等组织的协作,实现打击侵权的社会共治格局。

    2018年中国海关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全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4.97万次,实际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同比增长146.03%,涉及货物2480.02万件。侵权嫌疑货物的种类仍以轻工产品、鞋类、电子产品、化妆护理用品等为主。其中,扣留的轻工产品、电子产品类货物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国海关全年共扣留侵权存储介质等电子产品货物173.29万件,是2017年同期的13.7倍。

    记者了解到,中国海关实际扣留进出境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同比增长146.03%。(海关总署供图)

    海关总署分析表示,2018年,全国海关查获的侵权嫌疑货物涉及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等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其中扣留涉嫌侵犯商标权的货物高达2398.19余万件,占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总数的96.70%。扣留涉嫌侵犯专利权货物61.98万件,价值人民币6170.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9.77%和60.48%。

    此外,记者了解到,全国海关共在出口环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1720批,占货运渠道全部扣留批次的98.57%,扣留侵权嫌疑货物2439.13万件,约占全部扣留货物数量的99.48%;进口环节共扣留侵权嫌疑货物25批,占货运渠道全部扣留批次的1.43%。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全国海关在进口环节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数量为12.51万件,同比2017年增长76.9%,已连续十年呈增长态势。

    就侵权嫌疑货物的查处地来讲,宁波、杭州、江门、广州、上海、深圳、厦门、天津、昆明、南京等海关合计扣留2362.9万件,约占扣留总数量的95.27%。昆明、乌鲁木齐等中西部地区海关查获侵权嫌疑货物批次和侵权货物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3.19%和54.09%。

    2018年4月16日,海关总署召开海关机构改革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并于同年4月18日实现集中办公。2.4万余名新转隶人员在一线旅检、查验和窗口岗位统一上岗、统一着海关制服、统一佩戴关衔,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全国306个对外开放口岸统一使用“中国海关”标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机构、职责平稳顺利完成调整。

    海关总署还表示,今后将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并针对侵权违法国际化、团伙化的特点,加强国内、国际执法合作,完善从生产源头到流通渠道、消费终端的链条式治理,实现从单一区域、单一行业、国内监管向跨区域、跨行业、跨国境监管转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